《三峡》精品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写作中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4.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郦道元及其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节奏美。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你认为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是的,“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感受壮观瑰丽的三峡风光。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10三峡(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堂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生平好学,博览全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成年后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写《水经注》。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6)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这课的课文朗读,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出示课件7)

预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听读和朗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思考: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出示课件8)

(学生讨论,然后抢答。)

学生1:山。

学生2:水。

教师归纳:作者是从山和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一)学习第1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第1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9)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课文第1段的内容,下面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0)

预设: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了天空,遮蔽了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读第1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教师:同学们,读课文的第1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出示课件11)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归纳回答。)

语句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学生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三峡之山的连绵。

学生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三峡之山的高耸。

教师:我们把描写三峡的这段文字与下面这段节选自《宜都记》的文字比较阅读: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