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的校本化实践路径.pdf

探寻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的校本化实践路径.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

下简称《意见》)指出,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健“

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高中学校

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由此可见,国家对学校校

本化、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

尽管该评价制度的构筑意义重大,但当其真正“落地”时,人们对它的理

解、洞察与认同却有着诸多的困扰和疑惑。实践调研发现,由于受传统

学生评价观念的规约、束缚与禁锢,部分学校对该制度价值诉求的整体

认识较为混沌与模糊,进而在实操环节出现了诸多“不宜”施行的做法和倾

向,有待做进一步的辨析与澄清。基于此,本文从评价实施的战略性定

位、观测点设计等方面来探寻、厘定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落地”路径,以

期对深化学校评价体系建构,进而推进育人模式变革有所裨益。

一、评价实施的战略性定位:深度融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

调研发现,部分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某种偏差、异

化或逆行“”,即简单、机械地将其看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额外负担,

综合素质评价“逐渐被当作任务去完成甚至应付,……导致综合素质评价

与学校日常教学隔离:评价内容没有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评价结果不

能作为改进教学之用,也没有对学生生涯规划、学校特色办学、高校分

类遴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此一来,不仅使学校育人事业与学生评价

工作陷入割裂、分离或“两张皮”的困境,而且还额外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

心理压力,降低了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成为深

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重大阻碍与羁绊。

在我们看来,构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倒逼学校全面落实国家

课程方案、增强多元化课程供给、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育人价值,进而促

进学校教育教学系统性重塑的关键举措。因此,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应与制度化、常规性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有机、紧密的融

合、衔接和贯通。换言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应确立一种战略性定

位,即其不宜游离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而应与学校课程建设、教

师学科教学以及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等深度融合、紧密衔接、有机联结。

(一)与学校课程建设相融共生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事实上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以及

评价实施两个“子集”系统。针对培养环节而言,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深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构建多样化、丰富性、

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与成长空间。因

此,初高中学校应开足开齐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独特性、异

质性的诉求和需要。如潍坊市D中学确立了“生本·多元·选择”的课程建设

理念,以融合国家必修课程要素和拓展校本课程资源为前提和基础,构

筑起基础“+延伸”的特色学校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课程群主要指国家课

程与地方课程,延伸课程群包括学科延伸课程(经典诵读、数学好玩、

英语阅读播报等)和综合延伸课程(社团实践课程、研学观天下、

STEAM课程等)。该课程体系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立足于学科特点,旨

在奠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实现了学校课程的

丰富性、适切性供给,进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个性化发

展。而就评价实施来说,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

学分、奖励证书、研究性成果等则成为相关素质评价的“关键实证材料”和

有力证据。如北京市S学校研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诊断系统,其模

块构成既包括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也包括各门课程的综合表现情

况;既包括各学科的学业课程,也包括综合实践等各方面表现情况,等

等。通过个性化的学业诊断与分析,该系统会结合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生成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并通过网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这就

为学生的自我反思、自主规划、自觉选择提供了有力帮助,达到了良好

的育人效果。

(二)与教师学科教学紧密衔接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学科教学偏重于学科知识的硬性传递和机械灌

输,只是培养单向度的知识人“”,而忽略了对学生内在、整体、有机性综

合素质的培育和鉴赏,进而造成实施多年的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学科教

学实践的脱节和断裂。另外,从更深层的原因进行分析,综评之所以与“

课程教学改革缺乏衔接,是因为综合素质这一概念在课程教育上的指导

意义不明确,它既不能像核心素养那样为课程教学改革

文档评论(0)

176****68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