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测试方法 第5部分:光电性能 编制说明.pdf

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测试方法 第5部分:光电性能 编制说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测试方法第5部分光电性能编制说明一引言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是信息技术显示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同时也是光电显示产业发展链上游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基板玻璃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电视商业显示屏等显示终端设备二工作简况根据相关标准和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数据,截至2024年初,国内已建成5条85代及以上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三主要工作过程11标准制定背景及意义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也是光电显

《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测试方法第部分:

5

光电性能》

1工作简况

1.1标准制定背景及意义

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也是光电显示产

业链上游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基板玻璃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

电视、商业显示屏等显示终端设备。当前市场主流需求是7代以上的α-SiTFT

5-6LTPS

用基板玻璃和代的用高精细基板玻璃。随着终端尺寸的持续增加,以

及4K/8K超高清显示的渗透,对8.5代及以上高世代基板玻璃的需求日益提升,

大尺寸化、薄型化、精细化趋势日渐明显。基板玻璃产业技术壁垒高,全球几乎

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等占据。

1.56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累计投资近万亿,并带动了近倍的上下游产业链发

展,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截止2024年上半年,国内已建成

568.510.555OLED

和在建的代、代、代、代等面板线共计条(含),其中,

8.5代面板线约22条。

随着基板玻璃行业的发展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国内生产厂家从

134.58.60

当初的家增加到家,从代到代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国产自给率从

增加到10%。彩虹集团、东旭集团、蚌埠中光电等积极推进高世代基板玻璃国

产化进程,截止2024年上半年底,彩虹集团、彩虹股份、湖南邵虹、中国建材

128.5+

集团公司等已量产条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为我国大尺寸基板玻璃产

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板玻璃作为电子玻璃,其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是显示

面板制造过程中关注的重要电性能指标,同时透射比、折射率等光学性能也是

衡量基板玻璃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目前,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行业尚无一个通

用的光电性能测试方法标准,造成产品的判定参差不齐。为了使测试标准对行

业起到更加细化、精准、全面的指导和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规范平板显

示器基板玻璃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满足行业市场需求,提高我国基板玻璃产

品质量,为市场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平板显示器基板玻

璃光电性能的国家标准进行立项制定。

本标准旨在通过对基板玻璃光电性能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制定

测试方法的通用技术标准,为基板玻璃光电性能的测试提供品质保障,为实现

国内基板玻璃的技术能力及发展的自主可控,为促进国内平板显示器基板玻璃

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指引方向。

1.2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

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58号)的要求,国家标准《平

板显示器基板玻璃测试方法第5部分:光电性能》,计划编号T-469,

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提出并归口。由彩虹集

团有限公司、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负责牵头制定。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起草阶段

2023121

年月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制定国家标准《平板显示

5

器基板玻璃测试方法第部分:光电性能》的任务。

20241

年月,起草单位彩虹集团有限公司、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

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制定了标准编制计划,明确了任务分工,确定了制

定原则和指导思想,拟定了标准制定进度。通过查阅文献及进行现场调研,经过

多次的研究和讨论,完成了标准的基本框架。

202427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