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3《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docx

4.3《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标题《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1核心素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领略诗意美和思辨色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为什么只有山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嚎叫如何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3教学设想文章是美国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代表作《沙乡年鉴》中的一则随笔,文章语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文章脉络,体味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熔于一炉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为什么只有山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嚎叫。

教学难点:

怎么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三、教学设想

此文是美国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代表作《沙乡年鉴》中的一则随笔,文章语言简洁传神,挟裹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作者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渗透在狼嗥中,给人以震撼和思考。

本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电影〈狼图腾〉引出“人与自然”的话题。美丽的大草原,如今狼的足迹非常罕见,狼已被猎杀成濒危物种,因为狼的存在对人们的安全构成威胁,那么狼应该灭绝吗?人有绝对的权利,滥杀自然的一切生灵吗?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

下面我们一起阅读现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随笔《像山那样思考》。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近代环保之父”。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遗弃的沙乡农场,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2.背景资料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3.《沙乡年鉴》简介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被誉为“绿色圣经”。在该书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奥波德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生存的权利。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这是他在大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1.齐读正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1)生词注音。

饿殍(piǎo)

嗥叫(háo)

蔑(miè)视

迸(bèng)发

毛骨悚(sǒng)然

(2)生词释义。

饿殍:饿死的人。这里指饿死的鹿。

嗥叫:形容动物的大声嚎叫。

蔑视:轻蔑鄙视,

迸发:(动)由内向外地突然发出。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学习诵读方法:借助节奏停连、语调的轻重、高低、快慢、长短五个方面的处理,体现四声音调平上去入多重变化,产生音乐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表达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诗歌的韵律美更是如此表达出来的。

3.播放视频,听名家朗读。

4.学生个体展示朗读情况,教师评价、反馈,并进行范读。

四、整体感知,全文分析

(一)速读文本,是什么引发思考呢?

?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二)梳理文章脉络。

(学生回答)第一部分(第1-3段):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第二部分(第4—9段):作者对狼的认识。

第三部分(第10段):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