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评估(健康评估).pptx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评估(健康评估).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热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发热的分度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热型

学习目标123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典型热型知识目标:掌握发热的分度、典型热型,熟悉发热的过程。情感目标: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案例情景王先生,男性,30岁。寒战、高热,咳嗽,咳痰5天。患者于5天前淋雨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一直波动于39~40℃,咳铁锈色痰液。查体:T:39.8℃,急性病容,营养中等。情景分析:王先生目前发热的程度?热型?可能的原因?

一、发热的分度低热中热高热超高热37.3~38℃>41℃38.1~39℃39.1~41℃以口温为例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体温上升期(发热期)高热期(极期)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苍白、肌肉酸痛、无汗、畏寒或寒战。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2)高热期产热等于散热,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3)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临床表现为多汗、皮肤潮湿。

三、热型将发热病人在不同时期测得体温数值分别记录于体温单上,再把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呈现的形态称为热型。新冠病毒肺炎链球菌

三、热型(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持续数天至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高热期等。

三、热型(2)驰张热体温常在39℃或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三、热型(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骤降至正常水平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三、热型(4)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规律性交替。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三、热型(5)波状热体温缓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开始发热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

三、热型(6)不规则热发热无任何规律。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案例情景分析情境分析:王先生发热的分度、热型及原因?T39.8℃,属于高热。体温一直波动于39~40℃,持续5天,所以为稽留热。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因为肺炎链球菌肺炎。

课堂小结

发热

教学内容发热的概念发热的病因发热的发生机制

学习目标123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发热的病因知识目标:掌握发热的概念,熟悉发热的病因,了解发热发生机制。情感目标: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案例情景李某,男性,27岁。寒战、高热,咳嗽,咳痰2天。患者于昨天淋雨后,出现寒战,发热,咳铁锈色痰液,病人烦躁,紧张,食欲低下,既往体健。查体:T:39.5℃,发育正常,急性病容,营养中等。应答切题,面色苍白,嘴唇干裂,大汗淋漓。情景分析:李先生发热的原因、发生机制是什么?

一、概念各种原因导致体温中枢兴奋、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一、概念健康人体温一般为36~37℃,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并受昼夜、年龄、性别、活动程度、药物、情绪、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午的体温较早晨略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可稍升高,但体温波动一般不超过1℃。

二、病因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真菌)所致的急慢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新冠病毒肺炎链球菌梅毒螺旋体

二、病因2.非感染性发热1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术后。2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肺、脾等梗死。3肿瘤或血液病引起的组织坏死及细胞破坏(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二、病因(2)变态反应见于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3)内分泌代谢障碍见于甲亢、大量脱水。

二、病因(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由于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或机械性等因素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引起发热。特点为高热无汗。

二、病因(5)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常为低热,且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鱼鳞病

三、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包括内源性致热源和外源性致热源。

三、发生机制2.非致热源性发热(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受损,如脑出血、脑外伤等(2)产热过多,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3)影响散热的疾病,如鱼鳞病、心力衰竭等。鱼鳞病

文档评论(0)

学霸状态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吧,少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