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质押背书的法律效力反思-基于立法论与解释论的双重.pdfVIP

不完全质押背书的法律效力反思-基于立法论与解释论的双重.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完全质押背书的法律效力反思

基于立法论与解释论的双重

【摘要】对不完全质押背书的效力问题,我国《担保法》第76条、《票据法》第35条第2

款及《票据规定》第55条、《担保法解释》第98条、《物权法》第224条之间的冲突可谓

“一波三折”,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或新法优于旧法规则有违《立法

法》,已有的无效说、无对抗力说、有效说以及效力未定说也缺乏充分的解释力。为兼顾交

易自由和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我国宜坚持《票据法》第35条第2款之规定,对《物权

法》第224条作限缩解释,确认不完全质押背书属于效力未定之行为。

【关键词】质押背书;不完全质押背书;立法论;解释论

一、问题意识与思考进路

质押背书(或称设质背书、出质背书、质权背书),是持票人以票据权利作为债务担保而设

定质权的背书行为。作为一种票据行为,质押背书须符合要式性、文义性和无因性的要求。

[1]故票据质押的有效成立,有赖于完全质押背书的作成,即票据上的“质押”字样及签章

须完整无缺,质押背书的内容仅依记载于票据上的文字来确定,当事人不能以文字记载之外

的证据来证明、否定、变更或补充票据质押的既有状况。但是,社会生活的运行,并不会全

然遵循法律预设的行为模式。如果持票人在票据上只记载了“质押”字样而未签章,或者

未在票据上记载“质押”字样而另行签订质押合同的,则出现不完全质押背书的现象。[2]

由此,不无疑惑的是:不完全质押背书是导致票据质押无效,或者无对抗力,或者仍然有

效,抑或效力未定?针对不完全质押背书的效力问题,我国《票据法》第35条第2款、

《担保法》第76条、《物权法》第224条的规定不一致,[3]相关司法解释的立场也始终摇

摆不定,导致法律适用相当混乱,并引发了理论界的热烈讨论,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致的学

理解释。在这一问题上之所以会陷入立法冲突和理论纷争的困境,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这一

问题未能区分立法论与解释论的不同视角。并且,对这一问题的妥当回答,需要借助横跨

《立法法》、《票据法》、《担保法》及《物权法》等诸多法域的知识。本文力图从立法论

与解释论的双重视角出发,检讨不完全质押背书法律效力的相关学说,以求教方家。

二、立法论视角下不完全质押背书的法律效力

多数学者只单纯研究不完全质押背书的实体规则,而极少深入分析不完全质押背书的法律适

用规则。为克服这一研究上的不足,立法论需要回答的问题是,面对严重的法律冲突,当前

有效的法律规则何在?这体现为一个遵循法律的形式理性进行“寻法”的过程。[4]

(一)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说之不当

目前有观点认为,《担保法》与《票据法》属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根据特别法优于一

般法的原理,票据质押应该适用《票据法》,票据质押的有效成立需要采用背书的形式。

[5]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物权法》与《票据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前者调整票据

质权的原因关系,后者调整质押背书的作成及其效力等票据关系,二者各有分工,故票据质

押应当以背书为必要,非经质押背书,票据质押不能生效。[6]

较之于《担保法》第76条,《物权法》第224条的重要变革是区分了质押合同与质权之不

同。上述第一种观点完全无视现行的《物权法》,只聚焦于《担保法》及《票据法》,在观

察视角上失之全面,这不科学、严谨。同时,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并不是一项诉诸于直觉的

规则,它有自身的法律依据和适用对象。我国《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

的,适用特别规定”。据此,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的适用对象是“同一机关”制定之法。

在立法权限分配方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

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和组成部分,它制定和修

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

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立法法》第7条)。可

见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两级相对独立的立法机关,而非同一机关。[7]我国《物权

法》、《票据法》分别由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两个不同的机关制定通过,不符合特

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的适用条件,故第二种观点亦不妥当。

(二)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说之纰漏

有学者指出,如果《票据法》第35条第2款与《物权法》第224条之规定真的冲突,从法

律制定主体来看,当对同一问题之两部法律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5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