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棘球蚴病疾病介绍.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肺棘球蚴病

英文名:pulmonaryhydatiddisease缩写:

别名:肺包虫囊肿;肺包虫囊肿病;肺包虫病;肺棘球蚴囊肿;hydatidcystoflung;pulmonaryechinococcosis

疾病代码:ICD:B67.1

概述:包虫囊肿病是全身性寄生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幼虫(棘球蚴)在肺内寄生所致的囊肿性疾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分2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发性包虫囊肿病;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可发生于人体任何脏器和组织中,其引发包虫囊肿病。

流行病学:

1.地域分布细粒棘球绦虫分布广泛,几乎世界各国均有发病,我国广泛流行于新疆、内蒙、甘肃、宁夏、青海、西藏以及四川西部等地。更常见于乡村、牧区,那些地区狗食入了受感染的脏器。多房棘球绦虫位于北半球,包括中欧、北欧、亚洲和北美洲。沃氏棘球绦虫和少头棘球绦虫发生在中、南美洲。

2.包虫囊肿的结构包括外囊、内囊、囊液3部分。外囊是宿主的免疫功能及脏器的屏障作用而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内囊分角质层与生发层;角质层是由生发层细胞的分泌物形成,对生发层起保护、支持、吸收营养及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生发层实际为棘球蚴囊体。囊液内有头节、子囊、孙子囊等。

3.包虫囊肿的演变包虫囊肿的生长速度因寄生部位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在病程早期较快,病程久的包虫囊肿活力减弱,增长减慢;逐渐衰老而停止生长。包虫囊肿囊液呈碱性而透明,合并感染时可形成脓肿,坏死吸收可发生钙化。

4.显微镜下所见“棘球蚴砂”把包囊的液体吸出后,会显示出很多原头蚴,大小约100μm,每个都有典型的小钩。原头蚴被放入盐水中后,常表现为内陷形和外翻形。

5.生活史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长3~6mm,寄生在终宿主犬类的肠道内,妊娠节片向肠道内释放卵,其随粪便排出。在自然条件下虫卵被中间宿主绵羊、山羊、猪、牛、马、骆驼等食入,在小肠孵化,成为六钩蚴,其穿过肠壁,通过

2

循环系统转移到不同脏器,布散至各处,肝约占60%,肺约占30%。除肝脏和肺以外,最常见感染的器官有脑、心脏、骨骼、脾、眼、肌肉等。在这些器官内,1周的时间内形成包虫囊肿,约5个月,包虫囊肿直径可达1cm,包虫囊肿大小在2~30cm,包虫囊肿由外层的无细胞结构壳脂蛋白和内层(生发层)的有细胞结构的生发层构成,生发层含有原头节,可产生6~12个原头蚴或单个原头蚴。六钩蚴在逐渐增大的包虫囊肿内发育,产生原头蚴和包虫囊肿内的子包虫囊肿。通过食入含包虫囊肿的中间宿主器官而感染终宿主,原头蚴被摄入后,附着在肠黏膜上,在32~80天内,发育为成虫期(图1)。

多房棘球绦虫长1.2~3.7mm,其生活史同上,但有以下不同:终宿主是狐狸、狗、猫、狼,中间宿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沃氏棘球绦虫长达5.6mm,终宿主狗,中间宿主是啮齿类动物,幼虫期(在肝、肺和其他器官内)形成多发的包虫囊肿。少头棘球绦虫长可达2.9mm,野猫是其终宿主,啮齿类动物是中间宿主。人类食入虫卵而被感染,在肠道内形成六钩蚴,并在多个脏器(如:肺、心、脑、骨、肝等)发育成包虫囊肿。

病因: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类动物,人、羊、猪、牛等均为中间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小肠中,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人(或羊、猪、牛)进食后,在上消化道中卵壳经胃液消化而孵化成幼虫,即六钩蚴,后穿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

3

至门静脉系统(肠系膜、大网膜和肝)。大多数蚴滞留在肝内(75%~80%),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进入肺循环至肺(占8%~15%)及其他器官,如肠系膜、网膜、脾、盆腔、肌肉、皮下组织等(棘球绦虫生活环如图2所示)。

六钩蚴进入肺后,逐渐发育成包虫囊肿,半年长大至1~2cm,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吸引等因素,六钩蚴在肺内生长速度比在肝、肾内快,平均每年增长至原体积的1~2倍,达2~6cm,囊肿最大的可达20cm,囊液重达3000g以上。包虫囊肿含有外囊和内囊。内囊是包虫囊肿的固有囊壁,厚度仅1mm,压力却高达13.3~40.0kPa(100~300mmHg),易破。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分泌无色透明囊液,产生很多子囊和寄生虫头节;如脱落于囊腔内,即成为包虫沙。外层无细胞。多层次,半透明,乳白色,具有弹性,外观酷似粉皮。外囊是人体组织对内囊的反应形成的一层纤维性包膜,包

4

绕着整个内囊,厚3~5mm。内外囊间为潜在腔隙,无液体和气体,也不粘连。

肺包虫囊肿80%为周边型,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血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