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第三单元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3课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dfVIP

【教学方案】第三单元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3课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方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通过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运用词语之妙。

【教学重点】

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天的怀念》等

回忆性散文,下面这三个片段就出自这两篇文章,看看它们各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

角度来写的。

片段一: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

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摘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片段二: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

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摘自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片段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

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摘自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

片段一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自己的真切感受,表现了童年鲁迅的

天真可爱;片段二是作者写作时表达对《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已经不在了的一种

遗憾,抒发了对美好童年的怀念;片段三中的第一句是作者回忆母亲重病吐血送医时的情

景,第二、三句是作者表达写作时对那一刻的感受,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点拨:回忆性散文一般采用两种写作角度:一是回忆中的视角,二是写作时的视角。

有时候这两种视角会交织在一起。

2.过渡:《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两种叙述视角:一是回忆中童年鲁迅的感受,二是

写作时成年鲁迅的感受。这样的叙写方式有何妙处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理解两种叙述视角

的妙处。

二、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

默读课文,找出代表“童年的感受”和“写作时的回忆”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童

年的我”与“成年的我”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过程安排

(1)默读课文,勾画、品读代表“童年的感受”与“写作时的回忆”的一些语句。

(2)小组交流,品味文中“童年的我”与“成年的我”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推选小组代表展示,一人朗读勾画的语句,一人说说其中表达的情感,教师相机

指导、小结。

3.成果展示

(1)“童年的感受”:幼年鲁迅的童真表达。

预设:

①朗读: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

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分析:写出了童年的“我”对一个喜欢谈论别人闲话的乡下女人的反感。

②朗读:一到夏天……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

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分析:写出了年幼的“我”无法改变阿长的睡相,被阿长挤得热醒的无奈。

③朗读: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

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分析:“磨难”“总算”等词写出了幼年的“我”被阿长逼着吃福橘的无奈,以及吃完

福橘之后的解脱。

④朗读: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

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

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

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分析:这些描写非常符合小孩子的认知特点,即思维简单、推理直接。写出了幼年的

“我”在认识到自己是安全的之后的轻松,对阿长人身安全的放心,体现出幼年的“我”

的天真可爱,读来令人莞尔。

⑤朗读: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h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