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x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彩绘壁画,长130厘米,高100厘米,位于墓室东壁南面。画面绘有仓库,前面有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在仓库门口纳粮。图右侧绘四人,其中一人似为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袍,身前有一条红桌案,上面摊着文书簿册。案前一人,似为吏员,官员身侧站有侍童一名。本课导入元朝纳粮彩绘壁画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概念解析赋役制度赋役制度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其目的主要是借以维持庞大的军队与官僚系统,并以此维持其统治地位。赋,税也,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田赋,以及按丁口征收的人头税等。役,即徭役,是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田赋口赋财产税……赋役赋税(征收财物)徭役(调用人力)力役军役杂役……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先秦时期西周的贡赋制度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劳役地租役重于赋①含义:“相地而衰征”,相,视也;衰,等差也;征,征取也。意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秦汉时期材料一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叛)。——《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兴,……上(指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乃下诏赐民十二年(指文帝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缴纳田地产量的三 分之二作为田赋。汉朝:汉初“与民休息”,税率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口赋/人头税秦朝: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汉朝: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商人奴婢重税。P92徭役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务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秦汉时期秦:男子17岁起役汉昭帝:23岁起役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牲畜税等)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平淮书》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魏晋至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租调役、租庸调制(唐朝)男子18岁以上,受露田(需归还)80亩、永业田(不需归还)20亩。妇女不再受田。……永业田可以买卖。……凡授田者,每丁每年输粟2石、或稻3石,称为“租”;每丁每年随乡土所出,输绢、绫、絁各2丈,绵3两,输布者为2丈4尺,麻3斤,称为“调”;用人之力,每年20日,逢闰月加2日,不役者按日折纳绢3尺,称为“庸”。租庸调制实际征收的赋役包括三方面:租——田赋调——户税庸——徭役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助于保证农时,减轻农民负担;政府赋税有所保障。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魏晋至隋唐时期唐中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1.原因(背景):a.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重要财政税收。(主要目的)2.实行: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魏晋至隋唐时期唐中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a.量出为入——即以国家财政支出来确定赋税总额b.简化税制——将过去的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学语文、数学相关练习及复习资料;商业综合体商管管理资料;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