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8_T 198-2024 三江平原大豆种质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程.docxVIP

DB2308_T 198-2024 三江平原大豆种质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01

CCS?B?05

DB2308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方?标?准

DB2308/T?198—2024

三江平原大豆种质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及

评价技术规程

评价技术规程

2024-08-28?发布

2024-09-28?实施

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08/T?19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晓贺、姚亮亮、丁俊杰、邱磊、王自杰。

本文件为?2024?年首次发布。

I

DB2308/T?198—2024

三江平原大豆种质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佳木斯市三江平原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田间鉴定与抗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田间鉴定圃

的设置、病毒株系的制备与保存、接种与病情调查、抗性评价、鉴定结果记载等技术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鉴定圃的设置、抗性鉴定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2-2010?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3428-2019?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23/T018-2007?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大豆成株抗性

植物生长期间所表现的能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3.2?大豆种粒抗性

植物体在籽粒上所表现的能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3.3?大豆种粒斑驳

大豆因花叶病毒的侵染在籽粒的种皮上形成的由脐部向外扩散的斑纹。

3.4?侵染型

根据大豆接种花叶病毒后对花叶病毒的反应部位和症状不同划分的侵染类型,分花叶型、坏死型、

种粒斑驳型。

3.5?抗性评价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

4?田间鉴定圃的设置

1

DB2308/T?198—2024

4.1?田间鉴定圃的选址

田间鉴定圃选择具备良好自然发病环境和可控灌溉条件、符合?NY/T?5010?标准地块,与大田隔离

要达到?200?米;或在防虫温室、防蚜网室内进行亦可。

4.2?田间鉴定圃配置

鉴定圃采用垄作单播、行长?3?m,行距?65?cm~70?cm,单行区,重复?3?次,顺序编号,间比法排

列,逢?20?的倍数设置一行对照,鉴定圃四周设保护区,保护区为?5?m?或?4?行。

4.3?田间播种

4.3.1?田间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5?月?10?日~20?日为宜,或适当调整不同材料的播期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

宜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相遇。

4.3.2?田间播种方式及播种量

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方式播种。每份材料播种?1?行,每隔?19?份鉴定材料播种?1?行感病对照品种,

试验每行均匀播种?45?粒种子。种子符合?GB?4404.2?标准播种时间?5?月?10?日~20?日为宜,或适当调

整不同材料的播期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相遇。

4.3.3?田间管理

按?GB/T?8321、NY/T?1276、DB23/T?018?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草防治。及时灌水、及时防

治大豆蚜虫,以免蚜虫传毒造成交叉感染。

5?病毒株系的制备和保存

参见NY/T?3428-2019?制备病原物接种体并保存。具体方法:采集田间典型大豆花叶病毒病症状的

植株叶片,人工汁液摩擦接种法在感病大豆上分离纯化大豆花叶病毒病分离物,分离物经生物学和血清

学鉴定,确认其为大豆花叶病毒,对阳性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不同抗性的鉴别寄

主品种引发的症状反应划分SMV株系,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保存在-20?℃以下冰箱中。

6?接种与病情调查

6.1?接种期和接种方法

接种期:幼苗第一片真叶期开始接种。

接种方法:摩擦接种法。具体方法:充分消毒的普通油画笔刷子蘸取接种悬浮液,在叶面轻度摩擦

造成微伤,每株接种?2?片真叶。接种两次,间隔?5?d~7?d。

6.2?调查方法及项目

调查时每份材料随机抽样?20?株挂牌标记,分别调查记载侵染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