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4.1运算放大器的结构4.1.1方框图4.1.2运算放大器的引线4.1.3运算放大器的符号和型号4.2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4.2.2运算放大器的动态技术指标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条件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图4.1.1集成运放电路方框图图4.1.2集成运放的符号和电压传输特性图4.4.2简化的集成运放低频等效电路图4.6.1输入保护措施图4.6.2输出保护电路图4.6.3电源端保护图4.6.4提高输出电压的电路图4.6.5增大输出电流的措施返回返回*运放4.1运算放大器的结构4.2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电压增益,高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方框图4.1.1方框图1.输入级使用高性能的差分放大电路,它必须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抑制力,而且采用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形式。4.偏置电路提供稳定的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的偏置电流,以稳定工作点。3.输出级由PNP和NPN两种极性的三极管或复合管组成互补对称输出电路,以获得正负两个极性的输出电压或电流。2.电压放大级要提供高的电压增益,以保证运放的运算精度。中间级的电路形式多为差分电路和带有源负载的高增益放大器。4.1.2运算放大器的引线运算放大器的符号中有三个引线端,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一个称为同相输入端,即该端输入信号变化的极性与输出端相同,用符号‘+’表示;另一个称为反相输入端,即该端输入信号变化的极性与输出端相反,用符号“-”表示。输出端在输入端的另一侧,在符号边框内标有‘+’号。集成放大器的符号运算放大器外形图运算放大器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一部分与差分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相同,另一部分则是根据运算放大器本身的特点而设立的。各种主要参数均比较适中的是通用型运算放大器,对某些项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的是各种特种运算放大器。4.2.1运算放大器的静态技术指标4.2.2运算放大器的动态技术指标4.2.1运算放大器的静态技术指标1.输入失调电压Vio:(inputoffsetvoltage)输入电压为零时,将输出电压除以电压增益,即为折算到输入端的失调电压。是表征运放内部电路对称性的指标。2.输入失调电流Iio:(inputoffsetcurrent)在零输入时,差分输入级的差分对管基极电流之差,用于表征差分级输入电流不对称的程度。3.输入偏置电流IB:(inputbiascurrent)运放两个输入端偏置电流的平均值,用于衡量差分放大对管输入电流的大小。4.输入失调电压温漂dVio/dT5.输入失调电流温漂dIio/dT在规定工作温度范围内,输入失调电压随温度的变化量与温度变化量之比值。在规定工作温度范围内,输入失调电流随温度的变化量与温度变化量之比值。6.最大差模输入电压Vidmax7.最大共模输入电压Vicmax(maximumdifferentialmodeinputvoltage)运放两输入端能承受的最大差模输入电压,超过此电压时,差分管将出现反向击穿现象。(maximumcommonmodeinputvoltage)在保证运放正常工作条件下,共模输入电压的允许范围。共模电压超过此值时,输入差分对管出现饱和,放大器失去共模抑制能力。1.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vd:(openloopvoltagegain)运放在无外加反馈条件下,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与输入电压的变化量之比。2.差模输入电阻rid:(inputresistance)输入差模信号时,运放的输入电阻。3.共模抑制比KCMR:(commonmoderejectionratio)与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定义相同,是差模电压增益Avd与共模电压增益Avc之比,常用分贝数来表示。KCMR=20lg(Avd/Avc)(dB)5.单位增益带宽fc(BWG)——(unitgainbandwidth)Avd下降到1时所对应的频率,定义为单位增益带宽fc。4.-3dB带宽fH:(-3dBbandwidth)运算放大器的差模电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球的绕日运动(1).ppt
-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一课时).ppt
- 我改变-我能行.ppt
- 3--2--新--地球的绕日运动.ppt
- 第3讲平面力系的平衡.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件.ppt
- 工业工程概论.ppt
- 九年级思想品德依法治国.ppt
- 第5章、曲线运动.ppt
- 专题3-第2课时-概率与统计.ppt
- DB14∕T 143-2019 苹果褐斑病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14∕T 1417-2017 人工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469-2017 胡麻垄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457-2017 带柄玻璃杯标准规范.docx
- DB14∕T 1394-2017 北柴胡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352-2017 晋北区旱地黍子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560-2010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年检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510-2017 玉米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牙签接种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66.2-2007 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2部分:框架.docx
- DB14∕T 703-2012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