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有人抨击西晋社会风气时说,“世家子弟不劳而获者多矣,几为酒囊饭袋之徒,一好清谈玄学,一好声色犬马,执其政而不理政,荼毒深远,祸害匪浅”。导致该风气形成的制度因素是()

A.郡国并行制的异化 B.三公九卿制的实施

C.八股取士制的创立 D.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2.“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者、贪酷不法、无礼安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清初规定“都察院”行使()

A.行政权 B.监察权 C.司法权 D.举荐权

3.社会流动是指原本出身在不同阶层的人,会因为后天的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这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4.科举考试对我国的历史产生极大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考进士科之艰难

②进士科始于唐朝贞观年间

③通过读书考试的方式做官,对士族会更有利

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指的是唐太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这些做法()

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 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6.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汉书·严助传》记载“旧法,专使丞奉计岁”,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荐;《唐六典》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行政效率提高

C.官员管理的制度化 D.官员腐败严重

7.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四级考试,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参试者需逐级参考,考过低级别才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为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形式主要为八股文。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官员考核制度严格 B.科举制度具有随意性

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D.选官机制的活力衰退

8.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 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9.汉初承用秦制,御史大夫既为副丞相,又是监察长官。西汉后期至东汉,御史大夫转为三公之一,御史中丞不再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成为独立的最高监察长官。这一变化有利于()

A.监察官员越来越专职化 B.监察官员的职能被异化

C.强化封建君主专制集权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通典·职官》记载:“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汉旧仪》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尝以秋分行部,日食,即日下赦书,命刺史出刺,并察监御史。”这体现出汉初()

A.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 B.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管

C.诸侯王势力已遭到削弱 D.中枢机构制衡机制日益强化

11.为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唐朝()

A.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B.由科道行使监察权

C.设肃政廉访司进行监督 D.实行台谏合一制度

12.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禁止阅读的“闲书”。这说明当时()

A.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 B.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

C.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D.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

13.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 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 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二、材料题

1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此种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