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虚词.pptx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虚词.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文言虚词着眼结构,体会用法

学习目标1.掌握理解五类文言虚词的方法和掌握18个文言虚词2.掌握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叹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虚词:无实在意义;一般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虚词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搭配使用词性:词性:实词(能充当主、谓、宾)虚词(不充当主、谓、宾)

一、考察什么能力?不是要求考生死板记忆,而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历年高考如何考查?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相关题目重点虚词命题特点2024新高考1卷(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以、之、也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③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新高考2卷(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乎全国甲卷(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所以、以2023新高考2卷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与、之、乎全国甲卷(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乎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翻译:(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1)矣、而、以、且(2)以、矣新高考全国Ⅱ卷翻译:(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1)其、者(2)之、何……乎

二、什么是文言虚词?所谓文言虚词,是指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其主要作用是联结语言单位。它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与文言实词相比,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较高,这是由于其能显示多种语法关系,能表达出特定语境下的语气。

三、放在文言文中的考察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它强调了三个重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界定了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即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口诀:与(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而且,乃则之乎者也)二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指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语法功能,而非词典意;三是“理解”,是指运用推断技巧,通过已经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四、考察的题型:目前,在课标全国卷中,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是将其放在语句翻译和内容理解中间接考查;在个别自主命题地区的试卷中,一般以对比辨析的形式考查,即将选文某句中的虚词与所学课文句子中的同一个虚词进行比较,看其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五、现将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整理如下:

整理了相应的口诀,方便大家记忆。当然,口诀不是万能的,需要在具体场景中进行理解翻译。

(一)而承译接着转译但修饰要在状后看

承译接着“而”字前后接动词,两个动词有先后顺序,则是承接关系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张衡传》

转译但“而”字前后的两个动词、做的事情有反差,就是转折关系,翻译: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修饰要在状后看“而”字连接的两个动词,后面的动词确定做谓语,则前面的动词作状语,此时“而”表修饰,不用翻译。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二)何什么、什么、为什么、何其何如又奈何

什么(主语、宾语)、什么(定语)、为什么(疑问代词)、在句子中,做代词,谁做了什么事情?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2)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3)疑问代词,译为“怎么”。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