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讲义分层训练.docxVIP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讲义分层训练.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目标导航

(1)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注意在自己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实验精神。

2.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梳理文章思路,体会议论文严密的内在逻辑;

(3)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养成真正乐于动手的优秀品质。

4.走进作者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作品简介

文节选自丁肇中的一份报告,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状况,依据自己对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认识,从传统教育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实验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敢于怀疑求真、靠实践发现事实的真相。

本文思路灵活有序,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平实严谨,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手法,娓娓道来,亲切有味,现身说法,少说教气,给人以很多的启发。

6.背景链接:

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7.文章思路

作者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用现象为证,一用作者个人的经历为例,更加深刻地揭露传统教育的弊端,论证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后,揭示其真正意义,结尾则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刻地提出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

文章的思维导图:

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提出问题:中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

培养实验精神贡献人类社会距离印证在古代并未印证“格物致知”分析问题应有格物

培养实验精神

贡献人类社会

距离印证在古代并未印证“格物致知”

分析问题

以自己的经历印证现代“格物只指”的重要性致知精神

以自己的经历印证现代“格物只指”的重要性

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提出希望解决问题:

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提出希望

解决问题:

8.重点解读:论证方法的运用

【道理论证】

(1)第2段:引用《四书》上《大学》里的话,解释“格物致知”的出处与含义。

(2)第3段:引用《大学》里的话,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原因,是由于格物致知不是为探求新知识,而是为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举例论证】

(1)第4段时间:有一天;人物:王阳明;地点:在院子里;起因:《大学》上的启示;

经过:格竹;结果:失败。

列举明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根据《大学》上的指示在院子里格竹子到头痛以致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2)第8段举研究竹子,论证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观察,而是积极地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进行科学的观察。

(3)第12段时间:在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人物:我(丁肇中);地点:美国大学;

事件:发现埋头读书对研究没有任何的帮助,对实际的需要也无任何的帮助。

论证了在王阳明的思想下,中国的学生普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对比论证】

第7段:只能……不是第8段:不是……而是第9段:不是……它需要……它是要有……

第3段、第4段,正反对比(但是)

突出强调,论证有力,使观点更加鲜明而更利于人们接受。

其实,讲道理可以正反对比,举事例当然也可以正反对比。

9.难点突破

(1)《大学》里的“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含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真正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恶法去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的。第三就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意义:以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格

文档评论(0)

183****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