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DB3305/TXXXX—XXXX
乡村经营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乡村经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经营主体、经营客体、经营内容、经营模式、经
营机制、经营保障。
本文件适用于单个行政村或地缘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多个行政村片区化、组团式开展乡村
经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3/T912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乡村经营
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村集体为主体,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村庄资产进
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可持续利用,实现共同富裕的活动。
4基本原则
4.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振兴道路。
4.2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乡村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
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体现差异性、独特性、示范性、标杆性,确保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3坚持统筹推进,以经营理念合理安排乡村建设、更新与经营时序,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4.4坚持城乡融合,打破城乡壁垒,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高效配置,推动
乡村全面振兴。
4.5坚持村民主体,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守住村集体和村民的基
本利益“红线”。
4.6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5经营主体
1
DB3305/TXXXX—XXXX
村集体或村集体主导的多主体联合组织。该组织具备法人资质和乡村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
力,包括但不限于乡村经营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规划设计(产业发展、相关项目衔接及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配套提升等)、内外部资源整合、资金筹措、政策对接、项目招商引资、创新资源导入、营销宣
传等能力。
6经营客体
村庄经营资产包括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服务于经营活动的非经营资产,以及其他有形和无形
资产。资源性资产包括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水域等;经营性资产包括用于生产经营的建筑
物、构筑物、设施设备、库存物品、各种货币资产以及债权、股权等;服务于经营活动的非经营资产,
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交场站、广场、公园绿地、停车场、充电桩、公共厕所等设施。村庄建设要
求符合DB33/T912的规定,或具有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
7经营内容
7.1特色种养
7.1.1根据种质资源、地理成分、物候特点等独特资源禀赋,积极引进优质农业品种、先进种养技术
及设施等,发展粮食与油料作物、水产、畜禽、茶叶、蔬菜、水果、林木花卉、蚕桑等特色种养产业,
实现亩均效益高于产业平均值以上。
7.2农产品加工
7.2.1宜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开发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
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推动农业特色化、科技化、品牌化。
7.3一二三产融合
7.3.1整合利用乡村资源,盘活“沉睡资产”,发展kkv农场、“露营+”、“茶园+”、“民宿+”、
围炉煮茶、村咖等业态,提升乡村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
7.3.2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开发“一村一品”项目。
7.3.3深入挖掘丝瓷笔茶竹、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等特色文化资源,采用当地材料或特产开发具有地
域特征的乡村旅游产品。
7.3.4引进或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康养、研学教育、夜经济、新型服务业等产
业,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
7.3.5引进云计算、物联网、AR/VR、全息投影、无人驾驶、航空航天、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发展“云
认养”、“云看展”、“直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