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讲述。具体内容包括: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定义、来源以及其包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强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探讨传统文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积极作用;
4.结合现实,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如下:
1.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提升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4.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高中年级,他们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础历史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内涵与特点的认识可能较为表面,需要进一步深化。
2.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但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尚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来加强。
3.素质方面: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可能对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见或误解,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纠正和引导。
4.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习惯,需要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5.课程学习影响: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可能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波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学生可能更感兴趣,但如何将其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教材,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2.辅助材料:收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历史文献,制作成PPT或视频,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3.教学参考:准备相关的学术文章和教学案例,以备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和拓展教学内容。
4.教室布置:将教室环境调整为适宜讨论的形式,如设置小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为问题,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如节日习俗、古代文学等,为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
-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孔子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等。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教师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思路和修改建议。
4.小组讨论(约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课前准备,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自家庭、社区中的具体体现。
-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5.总结反馈(约10分钟)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反馈: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明确要求:教师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如下:
1.知识掌握方面: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其特点,并能够举例说明其在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2.理解深化方面: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探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单元名著自主阅读推荐《唐诗三百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第15课《背影》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docx
-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两人花样跳绳 教案.docx
-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
- 第二单元写作训练:锤炼语言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2.2 使用搜索引擎2 教案.docx
- 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 20 海洋和陆地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