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测评.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测评.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及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12分)[答案]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需要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的需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积累财富、人民利益和各方面权利平等需要保护等,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中国与国际接轨,扩大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是指亲属之间相互隐瞒,包庇犯罪,而官府对这种隐瞒、包庇的做法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发展情况春秋战国亲亲相隐,语由《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便成为亲亲相隐的基石。法家对此反对,如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时期发展情况汉朝汉武帝时期,衡山王刘赐谋反,又欲废太子爽,太子爽上书告发其父。后衡山王因事败自杀,而太子爽告父不孝,弃市。武帝一朝,不但提倡“父子相隐”,而且在父子关系上做了一定延伸,将养父子列为容隐之列。汉宣帝地节四年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由此,“亲亲得相首匿”便成为定罪量刑的一项基本原则确立下来续表时期发展情况唐朝《唐律疏议·名例》规定:“诸同居(居住在一起的亲属),若大功(大功、小功皆为旧时丧服名,按血缘亲疏程度进行划分)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其事及擿语(密告)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据郭程《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的法律材料与秦汉“亲亲相隐”制度研究》等续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亲亲相隐”的发展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答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儒家重视伦理秩序(或儒家以礼规范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思想),孔子提出“亲亲相隐”的原则。但由于当时儒家思想不能满足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并未被接受,所以“亲亲相隐”原则未被广泛认同(不受重视)。(背景任取一点,发展状况任取一点)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传统思想的主流(儒学成为正统)。受此影响,“亲亲相隐”原则在汉武帝时影响司法实践(出现董仲舒春秋决狱现象,引礼入法、引经注律),其适用范围也在扩大;汉宣帝时期将“亲亲相隐”原则确立为法律原则。(背景、发展状况各任取一点)唐朝重视儒家伦理(唐朝礼法合一或法律与儒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唐律中“亲亲相隐”原则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范围继续扩大至同居亲属等,而且不断发展完善。(背景任取一点,发展状况任取一点)综上所述,“亲亲相隐”原则随着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而发展,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建构,巩固儒家思想地位;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江苏徐州一中检测]商汤伐夏时认为“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认为“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C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萌发 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解析]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知,先秦时期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逐渐萌发,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神权统治的思想,而是人民的意志,排除A项;先秦时期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排除B项;儒学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