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6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建构 突破篇.ppt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6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建构 突破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一主题二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六单元历史单元建构突破篇单元总览纵横贯通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列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①《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②《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①《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②《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治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②《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北京条约》:天津;④《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①《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②《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①《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②《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③《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④《辛丑条约》赔款白银9.82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教育2.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二、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②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3.启示(1)帝国主义的压迫是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3)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4)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社会阶层对传统文化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①长期闭关自守导致盲目自大;②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派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革命派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①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②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①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②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四、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表现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特点以来华西人、出国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