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1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1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角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材料汉兴,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3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隋统一后,撤销郡级政区,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唐承隋设两级政区,但安史之乱以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①,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②。——摘编自骆玉明等《学说中国》等教你读史①不同朝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层级既有传承又有创新②自宋以后,中国古代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分裂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基本规律,并说明这种变迁的意义。提示规律:加强中央集权是主因;县级政区保持相对稳定;沿袭前代制度损益变革。意义: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史论史识1.周秦政治之变的四大内涵(1)从“王”到皇帝。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王权不是绝对的;秦朝确立皇帝制,皇权至上。(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了国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3)从贵族制到官僚制。西周各级贵族世袭不同等级的权力,实行世官制;秦朝实行官僚政治,官员由皇帝或中央任免,概不世袭。(4)从以礼治国到以法治国。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秦朝制定《秦律》,成为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特征1.秦朝的郡县制和文书行政制度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东汉出现了州、郡、县三级制。()3.唐中期以后,设置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4.元代的行省职权扩大,不利于中央集权。()5.督抚制度在明朝正式形成,清朝得以发展。()√√√××1.秦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2.自秦至清,地方行政区划无论是二级制、三级制还是四级制,均是根据当时国情,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而采取的地方治理方式。3.自秦至清,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是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最终绝对服从于中央。培养·史学思维学术引领——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但倘若从现代政治往回看,则上述“现代化”政治要素,看来不过是一种无法开出真正的现代化因素的“伪现代化”。——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及其限度》【理论升华】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郡县的出现,封建制和采邑制逐渐被废替,君主通过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与现代国家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类似。(2)官僚制:春秋战国时期,新的职官实行任命制和俸禄制、考核与奖惩实行上计制、选官实行举荐制和选任制、文书用兵实行“玺”“符”制以及档案管理制等一系列官僚制度的建立及成熟。这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3)“礼法”兼济的治术:春秋战国时期,治国出现了“礼之变”“法之兴”的现象。“礼之变”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贵族下士的出现,礼的适用范围从贵族专用发展到贵族平民均可使用。“法之兴”则是指从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正式公布成文法;到战国时期,李悝编订《法经》,形成较完备和系统的法典;再到战国晚期秦国云梦秦简中的《法律答问》等,法作为一种治术已发展到相当细致甚至烦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的“礼治”与“法治”之争促使统治者逐渐趋向“礼法”兼济的治术。这对现代国家治理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点训练1.春秋战国时期,楚、晋、秦国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其长官称“守”。这说明()A.郡县制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的控制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C.郡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