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

新课导入培根的《谈读书》中提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这些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对“不求甚解”有什么新见解。

目录01课程导入02课文初读03课文精读04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学目习标01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02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了解驳论的逻辑思路。03树立正确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者介绍马南邨(cūn),是作家邓拓写《燕山夜话》专栏时的笔名。作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邓拓先生留下大量散文瑰宝,尤以杂文成就最高。在他代表作《燕山夜话》中,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于知识中见思想,在议论中藏情趣,老舍先生读后也盛赞他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

背景介绍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词义解释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要诀:重要的诀窍。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文体知识1.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2.什么是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明自己的主张。议论文知识:

文体知识3.批驳的方法:(1)直接批驳①驳论点:抓住对方论点中的错误直接批驳。②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中的虚伪、错误。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文体知识(2)间接批驳——驳立结合4.一般论证思路树靶子: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摆出对方的论点(树靶),射靶子:针对对方的论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射靶)。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精读细研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要虚心,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精读细研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对方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精读细研“不求甚解”出处是什么?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精读细研“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会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精读细研为了论证观点,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①普列汉诺夫读书的例子,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有虚心的态度,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从态度上说明)②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证明“不求甚解”比“务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从方法上说明)道理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道理论据,指出实际上与不求甚解有相通之处。巩固己方观点,使论证更严密。

精读细研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精读细研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不求甚解≠马马虎虎

精读细研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第二,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然,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可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其结果仍然要读懂才行。第一,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应承认自己“不求甚解”。

课堂小结这篇驳论文全面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