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4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 第4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分层作业.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345678910111213141512.下表为明代辽东、山东、浙江沿海地区海防卫所数量对比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地区辽东沿海地区山东沿海地区浙江沿海地区卫城数量31013所城数量11323总数42336A.江南地区倭患较北方严重B.政府实施重陆防轻海防的战略C.经济发展影响军事战略布局D.政府对西方殖民活动有所警觉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浙江作为明代的重要商业区域,经济发达,政府在此设立较多的海防卫所以保护经济利益,反映出经济发展影响军事战略布局,故选C项;无论在山东、辽东还是浙江,卫城和所城的数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倭患的严重程度,排除A项;明代政府在沿海地区设立了一定数量的海防卫所,这与“重陆防轻海防”的战略相悖,排除B项;政府对西方殖民活动的警觉性并不能从统计数据上体现,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3.清初在行政管理上,朝廷对蒙古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维吾尔地区实行伯克制,在西藏进行噶厦治政,对东北赫哲等民族则编设乡长,在西南、西北的一些民族中则采取土司制。清政府的这些做法()A.体现了多民族的特色B.避免了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C.反映了民族平等观念D.照搬了历代治边政策的经验A解析材料表明,清初在行政管理上“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多民族的特色,A项正确;清政府“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减少了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但无法避免冲突,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看出清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排除C项;材料未表明清初的治边政策是否照搬历代治边政策的经验,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4.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些史实反映了中国古代()A.对外交往以欧洲国家为主要对象B.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C.对外交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D.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方式有商贸往来、文化交流、谈判签约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对外交往的方式多样化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对外交往对象既有欧洲国家,也有亚洲国家,不能体现以欧洲国家为主要对象,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交往内容既有商旅往来,也有官方使者往来,不能得出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交往目的既有经济利益,也有文化传播,还有政治目的,不能得出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C组学科素养创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的“中国”多为“中央之国”之意,乃天下的“中心”。“中国”的周边则居住着“四夷”或“四裔”,是王朝的边缘。“中国”与“四裔”共同组成了王朝。清顺治、康熙两朝将自己定位为入主中国,他们是赶走“闯贼”,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雍正帝则对在传统大一统观念下如何构建满洲族与中原民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将清统治者“入主中国”的理念向“我本中国”的理念转变推进了一大步。综观雍正皇帝对于满洲族与中原民族关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三大方面:一是“华夷一家”“我本中国”;二是“清朝即中国”;三是有德者君天下,“夷”也可以统“华”。——摘编自武沐、杨博皓《明清两朝中国观对比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5材料二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边疆重要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并任命流官,形成土官与流官联合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势。在西藏东部地区与川西藏族地区实施了政教合一制度,在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中晚期,清政府在面对农民起义冲击、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一改过去“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在川西北地区强力推动改土归流,迅速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摘编自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123456789101112131415(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两代在“中国观”认识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