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选课件(统编版).pptxVIP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选课件(统编版).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不止一次地这样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同学们,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金钱?

名誉?

权力?

地位?

新课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

1、了解作者,生字词过关。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同学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目标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是“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作者简介

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

特点: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哲理散文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写作时,要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理、形于一炉。

散文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文体知识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窥见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写作背景

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遏制(è)濒临(bīn)深渊(yuān)俯瞰(kàn)星辰(chén)

遏制:制止;控制。

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濒临:紧接,临近。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字词清单

初读课文,文章议论的内容是什么?

从标题看:

从开头看:

内容标题提示了文章探讨的是“活着的意义”

第一段回答了标题的设问,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便是文章议论的内容。

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活着?据此梳理文章结构。

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①对爱情的渴望;②对知识的追求;③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总结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三大追求。

分述一生的三大追求。

总结全文,表明对生命的依恋、热爱,升华主旨。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

整体感知

开篇点题,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为什么而活,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一段与题目有何关系?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深入研读

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感情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难”“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文章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浪漫色彩。

深入研读

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渴望爱情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深入研读

罗素一生有过几段爱情,他曾这样说过:“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爱情让他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博大。

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深入研读

第一位:艾丽丝·皮尔索尔·史密斯

婚姻时间:1894~1921

美国人,结婚时罗素22岁,艾丽丝大5岁,此事遭罗素家人强烈反对,没有出席婚礼。1902年婚姻出现问题,罗素移情别恋,1921年正式离婚,艾里丝对罗素感情很深,离婚后对罗素的动向仍甚为关注。

第二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8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