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历届真题难点试卷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带答案解析) (3).docx

2025年高考历史历届真题难点试卷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带答案解析) (3).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

应用创新题组

1.《中华民国史》记载,1910年留学生杨荫杭回家乡聚集同志,创设励志学会,借讲授新知识之机宣传排满革命。但是据杨绛回忆,其父杨荫杭191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回国,执教北京政法学校,兼为肃亲王讲法律,辛亥革命后父亲辞职回乡照顾祖母。据此可知()

A.学术专著具有权威性

B.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口述史料才更有可信度

D.综合两种说法可确认客观事实

答案B关于杨荫杭的事迹,史书记载与当事人女儿的回忆有较大差异,说明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B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学术专著和口述史料哪个更为真实可靠的结论,排除A、C;史实的确认需要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排除D。

2.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下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出处

观点

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

城外起义总指挥李鹏升指挥罗金玉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时间是10月10日晚上6时零5分

孙中山《建国方略》

为自存计,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

史学家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届时,罗金玉首发一枪,辎重队的革命者即将马草房点燃,举火起义

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

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

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

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

答案D材料中《建国方略》中的论述与首义人士胡祖舜的回忆及《辛亥革命史》中的论述存在出入,说明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既要对史料本身进行考证,也要对史料所指向的史实进行考证,即通过大量的史料,来印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准确性,D正确。回忆的根本特性是追忆,不可避免地带有当事人的主观目的和感情因素,所以,当事人的回忆并不一定更接近史实,A错误;革命家的观点不一定具有权威性,也需要史料佐证,B错误;由于立场及占有史料的差异,对同一个历史事实,不同的历史学家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史学家的著作未必更可信,C错误。

3.下表内容是20世纪前期部分教科书中有关孝文帝改革的论述。据此可知()

时间

教科书

论述

1907年

《中国历史讲义》

自是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13年

《共和国教科书

本国史卷上》

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1928年

《初中本国史》

国中一切制度文物……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A.清末新政促进了教育变革

B.社会进步传播了唯物史观

C.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交融

D.时代发展丰富了史学观点

答案D据材料可知,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从否定逐渐转变为肯定,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史学观点逐渐多元丰富,选D项。A项与1913年、1928年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与唯物史观无关,排除B项;C项与1907年不符,排除。

4.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北洋军阀代表地主阶级利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不少学者认为北洋军阀集团不仅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而且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色彩。后者判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北洋军阀统治期间()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的经济因素得到一定的发展

D.民主政治不断地发展完善

答案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法令,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故选C。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排除A;B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排除D。

名师点睛北洋政府为取得资产阶级的支持,制定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法规。这些法律和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民族资本家投资办厂的积极性。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孙中山最终安葬于南京紫金山,而不是广东或别的地方,这一选择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对于孙中山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既是毕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未竟期望的寄托。建成后的中山陵高度超过南京历代所有陵墓,比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还高90多米。中山陵的空间布局呈钟形,体现警钟长鸣、唤醒国人的政治寓意。墓后第一层为水泥步道,第二层植有广玉兰等,为游人休憩之所。与古代帝王陵寝锁闭于高墙密林之中不同,国民党人将中山陵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纪念空间,也将负载整个国家的记忆和认同。中山陵的衬饰文字充分利用了民族文化心理,尤其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等遗训文字,无不提示着墓主的身份地位和期望,昭示着后来者的责任和义务之所在,即建造一个渊源有自而又适应世界大势的现代国家。

——摘编自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山陵选址于南京紫金山的深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山陵体现的历史价值。

答案(1)深意:孙中山在南京就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