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大阿福形象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_李珊姗.pdf

基于传统大阿福形象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_李珊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旅融合TheFusionOfLiteratureAndTravel文化产业

基于传统大阿福形象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李珊姗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用泥土描绘身边的生活,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赋予泥土生机与灵性。无锡泥

人是传统泥塑文化在无锡这块土地上的延续。它在无锡生根发芽,美自土中生,美自民间来,其保持了

淳朴浓郁的民间特色,展现了江南的文化画卷。几百年来,惠山泥人大阿福的形象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演

变,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民风民情都在其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现通过对惠山泥人代表

作大阿福形象演变的社会和人文环境进行探究,对大阿福形象的变迁作全面梳理,总结其变化规律与特

征,试图道出其背后的源流与审美变革,并通过文创产品使之得到创新性传承,让这一东方色彩的艺术

更加光彩夺目。

大阿福的源与流饱满,笑盈盈,胖墩墩,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头梳盘龙

关于大阿福的传说,每个无锡人都不陌生,流发髻,双臂下垂,怀抱青狮,浑圆的造型省去了许多形体

传得较多的是以下版本。相传在远古时代,上的细节,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手法,这种造型奠定

无锡惠山周围一带丛林密布,古木参天。山林中出现了了传统惠山泥人的基本风格。

112

C一头名叫“年”的怪兽,经常出没于山林,伤

(青饕)

U

L

T害附近百姓,尤其专爱吞噬小孩,百姓不得安生。正当

U

R

E百姓一筹莫展时,从天而降一位胖乎乎、力大无比、充

I

N

D

满智慧的“沙孩儿”,他一脸“福相”,以意味深长的

U

S

T

微微一笑,降伏了怪兽“年”,使其俯首帖耳。为了防

R

Y止“年”再次祸害百姓,“沙孩儿”就把它抱在手中,

“年”就听话不再作恶了。从此,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

的生活。百姓为感谢“沙孩儿”的恩德,用乌泥塑造了图1 清早期大阿福作品(图片来源:摘自《中国民间泥

怀抱青狮的“沙孩儿”像,终日供奉,尊称他为“大阿彩塑集成·惠山泥人卷》)

福”,寓意安乐福寿。

关于大阿福泥塑的起源,徐柯《清椑类钞卷四十五

〈工艺录—泥人〉》记载:“高宗南渡,驾至无锡惠山,

山下有王春林者,卖泥人铺也,工作精妙,披繁万端,至

此命作泥孩数盘,饰以锦片、金叶之类,进御时,大称

赞,赐锦甚丰。”文中的“泥孩”应该就是大阿福之类,

还提到当时的大阿福用金叶点缀,可见其技艺之高超与精

美。关于大阿福的造型起源,从现存的一件早期大阿福形图2 清中期盘龙大阿福作品

象来看(见图1、图2),其造型简练稳重,盘膝而坐,面型(图片来源:摘自《惠山泥人》)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无锡惠山泥人纹样的创新性转化研究”(编

号:2021SJA0953)。

【作者简介】

李珊姗(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大阿福形象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在清代,底层人民,社会意识成为决定作品形态的重要因素。而现

阿福作为人们心中的吉祥物,保平安、吉祥,在民间广代人的生活环境和意识形态发生巨变,现代人生活幸福,

为流传。人们婚庆、生子、镇宅、做官、过年、过节时精神富足,做出来的大阿福自然昂首挺胸,圆润饱满,笑

都会使用,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阿福,大阿福也脸盈盈。大阿福也从趋利辟邪、幸福多子的吉祥物渐渐演

渐渐成了人们企盼吉祥如意和美好生活的寄托。到了清变成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代初期,大阿福泥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相传乾

文档评论(0)

人間有味是清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