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心得体会.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馆读后感心得体会

茶馆读后感1

《茶馆》这本书算是在读名著的年纪,被老师或者家长争相推荐的书籍之一。所以

在那个年纪,我是有读过的。如今再温故一遍,也是一种意趣。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书籍有两剧:茶馆和龙须沟。茶馆一共

三幕剧,讲述了一个叫“裕泰茶馆”的兴衰;相对于茶馆,龙须沟就逊色了些许。亦是

三幕话剧,龙须沟是一条臭水沟,附近住着四户人家,作者通过这四户人家的遭遇写

出了时代变迁的物化迁移。

值得对比的是,这两个话剧都是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表达社会的改革变迁带给整个人

民群众的变化。一个小小的茶馆,聚集了三教九流。每一个人都有故事,而这个故事,

随着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走到了结局。

和时代变迁形成对比的有:裕泰茶馆内贴满了“莫谈国事”,进来茶馆的人却都在

谈论国事。我们先要了解的是茶馆的老板王利发,是一个精明圆滑的人。他不古板,

他知道世道要变天了,也知道茶馆快要经营失败了。“莫谈国事”四个字,你可以说

是王老板对茶馆采取的挽救措施,也从侧面反映出底层商户对国事的看法,乱世求存

中带着无可奈何。

用龙须沟中常四爷的话说:“我爱咱的国,可是谁来爱我啊。”

对生活的向往中又带着的深沉的惆怅无奈,正如那时候的老舍,面对的是改革开放,

迎来的是文化革命。所以他写出来《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却自

沉太平湖。

很多人说字如其人,文章亦是如此。读老舍,感受他文字里的风光的同时,也能感

受出他对当时背景下的社会感受。所有人都走了,茶馆的王老板,最终独自一人留了

下来。面对自己的茶馆,有心无力的感觉,正如同身处-的老舍,王老板自缢于自己的

茶馆,像似始于尘,归于尘,那么老舍呢?是否也是如此。

茶馆读后感2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读《茶馆》了,上一次大概是还在学校,老师给放了电影

《茶馆》,观影结束后,意犹未尽又找来老舍先生的剧本《茶馆》来读。

此去经年,许是十年后再读《茶馆》,然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茶馆》写于1956年,一间陋室,几方小桌,一壶开水几个茶杯,来来往往几张历

经岁月沧桑的脸,就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

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老梁在讲《驴得水》话剧改电影的失控中提到,话剧表演可以再时间线上做巨大改

变,但是人物却不可太多。如果真的要写剧本,老舍先生的《茶馆》绝对是教科书级

的圣经。抛开剧作的思想性和深刻性不谈,这部三幕剧有着剧本最完备的元素。

人物表简洁明了,往往一个词,半句话就把人物的性格交代完全。三幕剧地点集中

且封闭,给了话剧舞台最好的发挥空间,灵魂性人物只有一个,王利发在三幕剧中不

但是主角,也牵制着整个剧情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他掌控着这部剧的节奏。引领着

起承转合和结局。

《茶馆》对于表演来说可以说是极易操控的,好的演员,看到如此指向明确的剧本,

除了在精神和思想境界领悟,自由发挥表演艺术的空间很大。比起刘震云写饥民人多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老舍先生的剧本简直是导演和演员的福音啊。比起那个我们

自小就熟悉写《骆驼祥子》的文学家,其实老舍先生也是一名极其优秀的剧作家。记

得第一次读到“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

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感觉画面感极强,

如今想起来,小说和剧组之间果然沟壑有别,如何表现那“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人物的心理多数时候是无法在舞台上直接呈现的,但是读《茶馆》并不觉得简单、直

白、不够深刻,秘诀在于——人物的对话。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一句老百姓的拉家常话,写尽了老百姓的无奈、悲

凉和战战兢兢,对于这个时代,无需解释和评判得更多。众所周知,深刻的道理,哲

学的议题并不是老百姓的寻常话,在《茶馆》里,你看不到那些文绉绉的话,一启幕,

老北京的京片子就迎面而来,即便是不在舞台上,那些话语似乎也从书本上走了下来,

成了人物嘴里的台词,带着特有的京味,这就是真正的剧本的魅力啊。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直到今天,人艺的老艺术家们还以在舞台上表演话剧《茶馆》

为荣,《茶馆》依旧活跃在舞台上,80年代,被改编成电影的《茶馆》剧集了老一辈

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等人,也成为了一代经典。跨越了时光,

穿越了历史,到今天,这依然是一部每读历久弥新的剧作。

《龙须沟》从思想性艺术性上来讲,就距离《茶馆》远了。我怀疑写于1950年的

《龙须沟》是不是有老舍先生急

文档评论(0)

175****28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