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精品课件 分层作业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精品课件 分层作业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01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4江苏南通高二期末]下表所示为先秦时期三位思想家的言论(节选)。据此可知,他们的主张()人物主张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BA.蕴含着以民为本的思想 B.体现出中华文化崇德尚贤C.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 D.反映了诸子百家思想趋同[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可见,三位思想家都提到了“贤”“能”“德”等词汇,这表明他们都重视品德和才能,体现出中华文化崇德尚贤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视民意的内容,无法得出蕴含着民本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的内容,且结合所学,孔子的主张是倒退的历史观,其维护的是传统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三位思想家,并不能代表整个诸子百家,且三位思想家代表不同的阶层,其思想也不可能趋同,排除D项。2.[2024江苏南京高二期末]下图为诸子百家的关系简图。该图反映了()BA.思想家们彼此论战辩驳B.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C.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意识D.法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孟子借鉴了墨子、孔子的思想,而荀子借鉴了墨子、孟子和庄子的思想,而且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却师从于儒家代表的荀子,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既相互争辩,同时也相互融合,B项正确;材料中的师徒关系和熟识关系代表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无法得出思想家们彼此论战辩驳的结论,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是社会最受欢迎的思想流派,当时儒学并未成为主流意识,排除C项;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立场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韩非只是吸收了儒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排除D项。3.[2024江苏如东高二检测]董仲舒认为君主要“法天而治”,天乃道德之天,天意即民意,“法天而治”亦即为民而治,实现“仁政”。他还提出了“灾异谴告”论,威慑君主省己修身及时探知天意,更好地践行天道。这一主张()CA.是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 B.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C.未脱离传统儒学理论范畴 D.从根本上杜绝了君权专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董仲舒通过天道对君主的约束和要求,体现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未脱离传统儒学理论范畴,C项正确;“灾异谴告”论就是“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并非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排除A项;材料的主张是对君主的约束和限制,并没有被统治者确立为行为规范,排除B项;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君主的约束和要求,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君主专制,排除D项。4.[2024江苏徐州高二期末]钱穆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是()BA.兼收并蓄 B.绵延不绝 C.博大精深 D.丰富多彩[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收集整理,之后的知识分子又继承发展了思想,反映出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是绵延不绝,B项正确;A项是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接收下来,保存起来,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连续性,而不是博大精深,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思想,无法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排除D项。5.[2024江苏徐州高二期末]“年”的叫法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变化过程。商朝因非常重视年头岁尾时对祖先的祭祀,故称之为“祀”;周朝认为农业的丰歉关乎社会的正常运作,“人背禾”形象的“年”受到了特别的推崇,故称之为“年”,并祭祀天地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从“祀”到“年”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CA.宗族观念的淡化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民本思想的发展 D.血缘关系的疏远[解析]据材料“商朝因非常重视年头岁尾时对祖先的祭祀……周朝认为农业的丰歉关乎社会的正常运作”可知,商朝时期,更加重视对祖先的崇拜,而西周时期,更加注重农业,更加重视百姓,体现出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先秦时期,宗法观念逐渐强化,排除A项;仅据材料无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