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科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基本理念(5)
三、课程设计思路(7)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0)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3)
一、科学探究(13)
二、生命科学(15)
三、物质科学(26)
四、地球和宇宙(39)
五、科学、技术、社会、环境(45)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52)
一、教学建议(52)
二、评价建议(59)
三、教材编写建议(65)
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68)
附录(72)
附录1行为动词(72)
附录2教学案例(73)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创建和发展了相对论、
量子论、信息论、基因论等基础理论,提出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大爆炸模型、粒
子物理的标准模型、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信息智能处理的图灵
计算模型和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等基本模型,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全新认识。各学
科领域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科学在不断揭示客观世界
和人类自身规律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
蕴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已经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升华着人类
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之间出现了空前的全面而深刻的互动,诞生
了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
高技术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和技术一方面以不
断分化的方式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
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
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人
类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设置一门整合的科学课程,呈现各
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
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一、课程性质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
综合课程。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本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
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
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本课程注
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在科学
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使学生
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
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
径,其根本任务就是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从而产生新知识。科学知
识是人类经过科学探究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系统认识,其表现形式包含科学
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
的功能。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
程。个体的创新知识只有充分接受集体的评议、判断、筛选后,才可能有选择地
被接纳为共识而成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共29张PPT).ppt VIP
- 5. 山东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接说明v3.0(2).pdf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doc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高级大数据系统》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 安娜卡列尼娜课件.pptx
- 在线网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后单元测试答案.docx
- 使用javafx+构建gui+教程.pdf
- 24秋江苏开放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过程性考核1.doc
- 2025华医网继续教育静脉输液通路—输液港的临床应用规范题库答案.docx VIP
- 《室内装饰构造与施工图深化》第二章 室内装饰地面构造与施工图深化 教学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