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规范.docxVIP

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水池塘养殖尾水“藻贝植”处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主要设施、尾水处理系统面积、尾水处理技术及尾水处理后的利用和排放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水养殖池塘的尾水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SC/T9103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3/T905滩涂埋栖型双壳贝类苗种人工繁育通用技术规范

DB33/T2288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范

DB3302/T161海水池塘虾贝综合养殖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33/T228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养殖尾水aquacultureeffluent

池塘养殖系统向外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养殖水。

3.2生态沟渠ecologicalditch

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生物组成,能种植水生植物,发挥截留悬浮物、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降低进入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营养盐及其它污染物的含量。

[来源:DB33/T2288-2020,3.2]

3.3“藻贝植”技术Algaeshellfishemergentplanttechnology

养殖尾水经沉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通过微藻利用、贝类过滤和水生植物净化等生物处理过程,达到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氮、磷等的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

4主要设施

2

4.1沉淀池

面积宜占尾水处理系统面积的20%~30%,深度2.0m~2.5m,可设置为长方形,泥底或泥沙质底,具水泥或薄膜等护坡结构。

4.2微藻处理池

面积宜占尾水处理系统面积的40%~50%,深度1.0m左右,每667m2需配置功率0.5kW以上的曝气增氧设施。

4.3贝类滤食池

面积宜为占尾水处理系统面积的10%~20%。

贝类滤食池需建造滩面和环沟等,池塘建设按DB3302/T161规定执行;贝类滤食池可兼作微藻处理池,布局图见附图A。按每667m2配置30个~50个底充式曝气盘,配备0.5kW以上相应功率的罗茨鼓风机。

贝类滤食池可进行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按DB33/T905规定建设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池。

4.4植物净化池

面积宜占尾处理系统面积的10%~30%。

植物净化池布局图和实景见附图B。可利用现有池塘或沟渠,在水面铺设浮床种植耐盐植物或栽培大型藻类,在池边可种植耐盐植物。

4.5辅助设施

生态沟渠,上沿宽度不小于2.0m,底部宽度不小于1.0m,深度不小于1.5m,可利用养殖区原排水沟渠改造而成,在护坡淤泥中种植耐盐植物,在沟渠水面设置浮床种植耐盐植物。

排水管,宜用水泥预制管或PVC管等,管径不小于20cm,排水管上沿应与各处理池最高蓄水高程平齐,相邻尾水处理池间通过排水管相连,排水管在处理池两边塘埂对角布设。

5尾水处理系统面积

不同养殖模式尾水处理系统面积占池塘养殖面积比例见表1。

表1不同养殖模式尾水的“藻贝植”处理系统面积占比

序号

养殖模式

尾水处理系统面积占养殖面积比例

1

虾蟹贝普通池塘混合养殖

≥6%

2

虾、蟹池塘单养

≥8%

3

设施化养殖

≥40%

注:生态沟渠面积不计入尾水处理系统面积

3

6尾水处理技术

6.1工艺流程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可参考附录C,在保留沉淀、微藻处理、贝类滤食及植物净化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

6.2生物选择

土栽耐盐植物宜选芦苇、碱蓬等。

贝类可选宁波市传统滩涂经济养殖贝类,尤以缢蛏为佳。

浮床种植的耐盐植物可选用海马齿、大米草,尤以海马齿为佳;栽培的大型海藻可选用龙须菜、石莼类等。

6.3生物种养方式

生态沟渠护坡及植物净化池边种植的耐盐植物,植株间距30cm左右。

贝类滤食池的贝类养殖方式参照DB3302/T161。

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方式参照DB33/T905;缢蛏苗种中间培育的养殖规格和放养密度以120万粒/kg~200万粒/kg和80g/m2~160g/m2为宜。

敷固生态浮床,生态沟渠和植物净化池内种植海马齿的生态浮床的水面覆盖率分别以30%~50%和50%~70%为宜;龙须菜和石莼类等采用挂绳养殖,放养密度5kg/m2为宜。

6.4尾水收集

合理安排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时间,分批次排放,排放量不得超过尾水处理系

文档评论(0)

法律咨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咨询服务,专业法律知识解答和服务。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706605500003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4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