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2
PAGE5
略论清朝对客民的法律调控措施
摘要:“客民”就是战争与人口消长的必然结果。与“客民”伴生的,是一系列对清朝社会发展影响甚巨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问题。清朝调处客民问题的法律措施主要有:准予客民异地入藉,给予垦荒客民以农资借贷支持,给予垦荒客民税收优待,将所垦土地授予客民“永为己业”。它们主要以皇帝谕令、地方章程等法律形式出现,明显呈现出阶段性,对客民流向性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但对客民流量的后期失控缺乏预见与应对,未能有效协调土客关系。
关键词:清朝;客民;法律调控措施
问题的缘起
“客民”是一个历史概念。最早见诸文字的记载出自《后汉书》。参考文献:《后汉书》卷24马援列传中有关于客民的记载:“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余口”各朝典籍中,
参考文献:
《后汉书》卷24马援列传中有关于客民的记载:“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余口”
我国大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约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研究成果计有: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客家研究导论》;葛剑雄主编、曹树基著:《中国移民史》;傅衣凌“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一个探索”,《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刘平的《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陈良学、邹荣础的“清代前期客民移垦与陕南的开发”;王天奖的“清同光时期客民的移垦”;行龙的“论太平天国前后江地区的人口变动及其影响”;安介生的“清代山西境内‘客民’刍议”;吴善中的“客民·游勇·盐枭——近代长江中下游、运河流域会党崛起背景”;池子华的“土客冲突的文化学考察”,《中国近代流民》;杨生民的“论战国两汉时期的客民和客——从客民和客看战国两汉的社会性质”;冯贤亮的“清代浙江湖州府的客民与地方社会”,“清代浙西乡村的土客冲突与生态环境”;李恭忠的“客家:社会身价、土客械斗与华南地方军事化——兼评刘平著《被遗忘的战争》”等。
台湾地区对“客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客家的研究上。台湾交通大学设有国际客家研究中心,这家研究中心网站辑录的论文篇目显示,近十余年来,大陆发表的相关论文有700多篇,而台湾地区关于客家的研究的硕士、博士论文则有141篇。
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韩国朴基水的“清中期广西的客民及土客械斗”;日本中川学的《中国客民の世界へ》等。
这些论著主要从经济、农业、人口、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客民问题,还没有从法律角度进行研究的。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社会严重的不公正,帝国和地方行政当局的衰败以及官僚政治道德
的沦丧,所有这些都是历次王朝危机共有的问题。而人口剧增和人口大量内部迁移,则是清代特有的问题”。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确实,对清朝社会影响最大的因素中,战争与人口占据了十分突出的地位。“客民”就是战争与人口消长的必然结果。与“客民”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
对“客民”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回答何谓“客民”这一问题。历代正史中使用了“客民”一词,却未对它进行专门界定。倒是民国《增城县志》,对“客民”做了一个定义:“客民者,来佃耕之民也。”《辞源》对“客民”的解释是:“非当地籍贯、外来寄寓的居民。”
目前学界尚未对“客民”的界定达成共识。笔者在综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对“客民”的定义为:客民在中国历史上指移居异地的居民,不论其在当地入籍与否,相对于土著而言,被统称为“客民”。清朝时期,客民中开山种植、结棚为居的,被称为“棚民”;而由闽、粤、赣交界地南下,并拥有相对独立语音的移民族群,则被称为“客家”。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客民”一词,并对之进行研究的。
关于这样界定的理由,笔者将另行撰文申说,在此不赘述。
清朝的客民流高峰出现在两个阶段,一是清初,即清入关以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朝;一是清中后期,尤其是太平天国革命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前一阶段,客民流高峰的出现是与明末清初连年的王朝战争所带来的人口凋弊以及康乾盛世人口的历史性爆涨有关;后一阶段则与太平天国战争所引起的人口大量死亡与外流有关。这两个时期客民流高峰的出现要么起因于战争使大量土地因无人垦种而抛荒,当时,全国土地抛荒的情况十分严重。据《清世祖实录》卷61记载,顺治八年(1651
当时,全国土地抛荒的情况十分严重。据《清世祖实录》卷61记载,顺治八年(1651)清朝赋籍帐册登录的全国田地山荡额为二百九十多万顷,不及明万历六年(1578)全国田土数目的一半。
从具体来看,由于明末清初连年战乱,主战场所涉及的省份人口损失严重,成为了吸纳异籍农民的中心。以陕西汉中府为例,其南北两山及下属西乡、凤县、宁羌、略阳、留坝、定远等地的土著老民只有十分之二三,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