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师说教案设计范文参考
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从全篇布局来看,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需联系当时特别的社会背景进展分析,才能得到比拟透彻的理解。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量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表达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熟悉,在此根底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争论法。诵读,用来熟识课文语句,领悟的思路;争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熟悉。前者是根底,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安排上,应以前者为主。
实行逐段进展的方式:诵读一段,争论一段。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终争论。争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索的习惯。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亮的共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存的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3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根本内容,诵读第1段,争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其次课时:诵读第2段,争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
第三课时:诵读第3、4段,争论“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总结全文(熟悉本文思想意义和写作方法),积存语言。
预习安排
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非常重要,时间应相当充裕,做得越细致越好。为此,拟在课堂抽出20──25分钟让学生预习,把握要领;未完成的局部由学生自找时间补做。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后朗读全文2—3遍。
谀(yú)苌(cháng)聃(dān)郯(tán)
欤(yú)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
二、本文是针对“耻学于师”的坏时尚写的,笔锋犀利。试就以下两个方面各举出几个例子。(划在课本上)
1.批判坏现象的锋利语气。
2.表达正确主见的决断语气。
三、下面的一段文字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留意加黑点的语句。认真阅读一遍,然后说说韩愈写《师说》有什么意图。
“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四、以下诸字在本文中都不止一义,阅读时要留意结合上下文认真辨析。例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的价值何在呢?这个问题现在还不忙作答。大家已经读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那一段话,知道韩愈因写此文而被当时人目为“狂人”。请大家依据预习的印象,说说韩愈毕竟“狂”不“狂”;假如说他“狂”,这又意味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要求是:结合文中的某些句子说明韩愈有反对流俗的巨大士气,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敢于发人之所未发,敢于锋利地指责坏习俗。)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作为补充。例如:①柳文中说韩愈“抗颜而为师”,这一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反映?②韩愈在本文中是怎样表述“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这种现象的?对此,他又是怎样评论的?③韩愈对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了怎样的解释?等等。
[说明]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大致了解本文的内容。
二、和写作背景简介。
韩愈抵抗流俗的这种士气确实是难能珍贵的。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韩愈才30岁上下。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韩愈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