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耳鼻喉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实际上,有很多的人在写个人工作总结时会缺乏灵感,如果有那么几篇优秀
的文章可以参考,那灵感不就来了吗,那么,个人工作总结有哪些格式可以参考
以及它的格式需要留意哪些地方呢?作者收集并整理了“耳鼻喉科医生个人工
作总结如何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耳鼻喉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篇1
一、加强解剖的学习
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耳鼻喉科是一门术科,而解剖是术科的灵魂,不懂解剖,
就犹如瞎子做手术,步步惊心,一不留神就是一宗医疗事故。学术科,先从解剖
抓起。稍微接触过我们科的同学都知道我们科的解剖比较难学,因为耳、鼻、咽
喉等人体部位都比较隐蔽,腔道比较狭窄,体积又小,往往要借用特定的器械才
能窥视一二。
不少病人,甚至刚上临床的实习生都会闹出这样一个笑话,他们从没有仔细
观察过自己的鼻子,某天心血来潮,顶着鼻尖借着灯光看到鼻腔里面的部分东西,
看见有一团粉红色的肿物在鼻子里面,不禁惊慌,赶紧小跑过来问医生:“医生
医生,你看我鼻子里面是不是长了一个肿物?是不是肿瘤?还是什么鼻息肉?”基
本上没有学过鼻子解剖的人都以为鼻子就是个空腔,就是通气用的,殊不知道小
小的鼻子里面有鼻甲、钩突、筛泡、鼻丘、中隔,还有很多缝隙、窦口等,一点
都不简单。
笔者不才,单单学习鼻子解剖,都把书看了5遍以上了,还是没能完全记住
及准确定位,这个中的挫败感很强,经常会反问自己是不是太笨是不是不适合读
耳鼻喉,然而在做鼻内镜的过程中,看过各种各样的鼻腔情况,你越发清晰解剖
定位及老师对你答案的肯定,你会很感激挑灯夜战的自己。
不管是哪科的解剖都难学,尤其是我们科的,我学习解剖的经验是,反复看
书,多问多思考,对于临床上看到的解剖位置不懂的地方,牢牢地记住,尝试在
书本上自己找寻答案,实在想不明白就询问老师,刨根问底,把不懂的知识“消
化”,积少成多,慢慢就会发现自己懂得越来越多。
再者,我们科的手术都是在患者头颈上做的,手术精细,位置险恶,一不小
心就危及生命,不懂解剖,给你刀子,你敢动吗?明确解剖的重要地位,不管解
剖有多难,都要努力学习。
二、努力提高动手能力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我们科是门术科,术科对动手能力要求也相当高。而且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我们经常需要在镜下操作,这相对于直接肉眼下动手还
要困难很多。又因为耳鼻喉部位比较隐蔽,我们需要借助像前鼻镜、间接喉镜、
电耳镜及内窥镜等去窥视相关部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这些器械的操作。
如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没有捷径,只有靠自身的努力。
去向高年资的老师探讨经验,你就会发现他们每个灵活操作的背后都有一段
辛酸的奋斗史。有为了练习间接喉镜的操作,每天给整个科室所有的病人检查喉
咙;为了学习喉镜下拔鱼骨,自制模型,在模型下反复操作;还有在显微镜下练
习夹绿豆、在类似鼻腔大小的容器里练习填塞棉条等。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只不
过别人的努力我们没有看见。不要老说自己手拙所以练不好,那只是你付出的努
力不够多。比你还要优秀几百倍几千倍的人都那么努力练习,你凭什么不好好奋
斗?
三、勤于对比与比较
任何疾病的学习都是从症状入手,而我们科的疾病大多是症状相似,基本上
是以鼻塞、声嘶、耳鸣耳聋等为主诉来就诊的。但是同样鼻塞的病人,有可能是
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甚至是鼻腔肿瘤,然而它们的治法有着很大的
差别。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相似的症状里,经过询问病史、查体,再结合相关的辅
助检查结果去准确判断病名。所以我们需要养成勤于对比与比较的良好习惯。
曾经我试过在住院部收治一个门诊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当时因为
我在正忙于处理别的病人,无暇分身去查看她,而且听说是属于我们科常规病种
之一的突发性耳聋,师妹也收治过很多例突聋的患者,就叫师妹先去询问病史。
师妹询问完病史回来跟我汇报说:“很简单啊,就是个突发听力下降的突聋病人
啊,而且门诊的主任也下这样的诊断。”然而待我去查看病人的时候,病人说她
是感冒后2天出现听力下降,而且伴有明显的耳堵塞感,电耳镜下窥视鼓膜虽没
见明显的积液征,但是稍充血,我心想未必是突聋,有可能是感冒引起的分泌性
中耳炎,最后给病人做了声导抗回报鼓室图b型,完善颞骨ct检查也支持了中
耳炎的诊断。
单单一项“突发性听力下降”,可以是突发性耳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