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pdfVIP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峨眉山月歌》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

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

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

(725年)以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积累了部分古诗词,但大多都比较浅显,且只注

重了背诵积累,对古诗词还缺少研究。一是缺少对写作方法的研究。

二是缺少对抒情方法的研究。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三是缺少

诗歌阅读理论。四是缺乏阅读情趣。如果在刚入初中不及时指导学习,

养成读古诗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后续的诗词学习。因此,此课的学习、

探究、积累尤显重要。

三、素养目标

1.了解及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

2.学会鉴赏诗歌,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诗歌。

4.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第1页共4页

1.教学重点:学会鉴赏诗歌,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素养。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巅峰。你能背出你学过的唐诗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

积累的还真不少。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诗也都是唐诗,而且它

们还都是绝句。现在就让我一起走入这两首唐代绝句,领会诗歌的意

境之美、语言之美,体悟诗人的情怀之美。

(二)常识补充

1.关于李白

学生先讲,老师再补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

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

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2.写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

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

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

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三)品读诗歌

第2页共4页

1.诵读诗歌

先听朗读,扫清字音,请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诗文。

2.诗意解读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高气爽,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影映入平羌江,江水

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连夜从清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

想你却又看不到,只能恋恋不舍驶向渝州。

(四)品析诗歌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

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

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第二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

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二句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

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

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

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第3页共4页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3.这首诗被称为地点最丰富的七言诗,出现了哪些地点?有何作用?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

的情怀。

4.《峨眉山月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

故人的眷恋的?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月半轮”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

眷念之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五)教学评价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

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

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

(2

文档评论(0)

153****7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