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王永志做出了哪些贡献?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4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通用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关心。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1】

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

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就是王永志,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或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空间站。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考入清华高校航空系(后院系调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

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后回国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讨论院总体设计部工作。

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2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2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C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

2022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2】

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____委员。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加制定中国载人航天进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荣获“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世纪80年月中期,欧美航天放射接连失利,国际卫星放射市场运力短缺。同时,中国火箭研制也因市场萎缩、经费缩减而面临巨大压力。

1986年被任命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讨论院院长的王永志敏锐地察觉到,打入国际卫星放射市场是中国火箭研制走出逆境的必由之路。

为达到当时国际放射市场的运载力量要求,王永志打算研发捆绑式运载火箭“长二捆”,使长征火箭200公里高度近地轨道运载力量由之前的2.5吨提高到9.2吨。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3】

东风二号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1964年6月,导弹放射在即,却遭受技术难题——西北戈壁的高温天气导致推动剂膨胀,导弹无法达到预定射程。

现场专家绞尽脑汁,都在考虑用什么方法再给导弹多添加点推动剂。这时,王永志站了出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从导弹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可达预定射程。”

原来射程就不够,还要往外泄燃料?全部人都认为这个想法是天方夜谭。

问题解决不了,导弹就无法放射。情急之下,年轻气盛的王永志鼓起士气敲响了放射场技术最高决策人钱学森的房门。

认真听完王永志的想法后,钱学森把导弹总设计师叫来:“这个年轻人的看法对,就按他的办!”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咆哮着点火起飞,果真命中预定目标,飞行试验验证了王永志建议的正确性。

这年,仅32岁的王永志开头在导弹研制领域崭露头角。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4】

1991年3月,王永志等人提交了一份《以飞船为基础组建空间试验室的构想》报告。在后来的争论中,作为论证组组长的他又提出,在飞船与空间站之间,增加一个过渡飞行器。

从载人飞船到空间试验室,再到空间站,王永志的构想最终演化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当时已经60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工程总设计师。他带领航天人创新攻关,蹚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进展道路。

为了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神舟飞船从设计之初就瞄准国际最高水平,直接采纳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

保障航天员的平安,是载人航天活动的重中之重。王永志提出航天平安“双想”和“归零”制度,强调从源头查找问题,决不带任何隐患上天,成为如今中国航天事业进展的珍贵阅历。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5】

在宽阔的中华大地,在那片孕育着很多幻想与盼望的土地上,1932年11月17日,王永志诞生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老房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的诞生,仿佛是一颗即将照亮华夏航天征程的灿烂星辰。

王永志自幼便呈现出异于常人的勤奋与聪慧。1949年,他学校毕业,以全校第一的傲人成果,被保送至沈阳的东北试验学校(辽宁省试验中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