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docx

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而形成微文化生态圈极大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其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异质化的思想及多样化的传播载体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现实困境。通过加强网络善治,优化微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微文化素养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研究性教学的实效性是强化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关键字】微文化;网络善治;文化素养;研究性教学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1】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载体,通过手机智能客户端输出形成了一种全民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交锋阵地,继而形成了微文化生态圈。由于创作门槛低,使得每个个体既是微文化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和“传播者”。图文并茂的传播内容、主体间平等性、个性化表达等特点,使微文化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亦带来巨大的挑战,如异质文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碎片化,快餐化式的微产品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构建内生动力不足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是关系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更是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的民族复兴。如何在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命题。

一、微文化的概念解析与大学生的关联

微文化是微媒体文化的简称,其精髓在于“微”,“微”代表短小,便捷,快速。任何微小的文化都能够在微时代进行广泛传播,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一个表情、一段文字都是微文化的构成要素。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文化传播方式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覆盖面广、个性化表达等特点,使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2】据研究显示,在我国网民中,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覆盖率为百分百,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多为00后,也被称为“网生代”,意为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一代人,他们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时常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时事政治以及一些社会热点,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3】喜欢通过网络,接收一些形式丰富,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依托微文化,做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做到入脑入心,为高校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契机。

二、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承担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在微时代背景下,微文化传播的速度、内容以及载体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现实困境。

(一)微文化裂变式的传播速度拷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课本知识,知识素材来源于教材,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授课方式单一,内容单调乏味,尤其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获取的敏锐度和时效性较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滞性明显,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而微媒体所呈现出的裂变式的传播速度拷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微时代,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网络信息的传播发起者,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尤其是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5G技术的迭代更新,信息的传播速度突破时间和地点的桎梏,以多向交互性的传播模式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微文化的多元化思想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碎片化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挑战了大学生系统学习能力

微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氛围呈现碎片化、快餐化的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微文化能够高效率的传递信息,使大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也造成大学生每天沉浸于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当中。依据刺激理论可知,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程序与刺激的强度有关,越是新奇的事物或刺激的对比度越大,就越能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尤其看到一些爆炸性的社会热点或花边新闻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放下手头的学习,而去浏览观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呈现局部性,碎片化的状态,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

2.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极大地考验了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作为依托于互联网的优势发展而来的新兴媒介载体,微文化显著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具有开放的信息源。海量信息的涌入打破了时间和地理空间的桎梏,通过各式微媒介传递使大学生得以接收,这其中不免掺杂了一些虚假的不良信息,如何对海量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大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kgoodluc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