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

(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二)明确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关系:

1.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2.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

(1)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从地理环境结构纬向地带性差异的现象分析中可以看到,纬向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而按经线方向有规律地南北更替、循序排列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常简称纬向地带性规律。

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基本上决定于地球的球形、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呈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使大气圈下部各层、水圈上部各层、岩石圈上部各层的温度也具有地带性,蒸发、云量、气压的高低、风系、海水上部各层的含盐度、海水饱含气体的程度、气候、河网的性质和动态、外力作用、风化及成土过程、植被、动物界等均具有地带性。

陆地上的纬向地带性在面积广大、地形平坦且以某一经线相对称、和周围水体分布均匀而对称条件下表现得最为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东西向伸展的地带便成完整的带状自北向南互相更替。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因洋流的各种不同影响而产生各地带东部不同于西部的现象,各地带的中部也因气候大陆性的影响而具有自己的特性。对整个地理环境的研究表明,纬向地带性并不是到处都表现得很明显,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影响和陆地地表形态复杂多样,纬向地带性的具体表现是很复杂的。通常在广大平原地区和海洋影响与形成纬向地带性的作用相一致的情况下,纬向地带性表现得最清楚,如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内陆地区,北美洲的北部,非洲北部等都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正因如此,纬向地带性规律也是在研究了这些地区的地理特点之后才逐步被认识的。东西距离很长和存在着广阔平原的苏联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助于对纬向地带性现象的研究,早在1898年俄罗斯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就发现了地带性的规律,他写道:“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球形,使气候、植物及动物在地表上的分布,皆接着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为若干带——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既然成土因子的分布从属于一定的规律,即成带状分布着,那末它们的结果——土壤在地表上也应成一定带状,与纬圈多少相平行(仅有某些偏差)地分布着”。1900年他划分了下列各个地带:北极带(冰原带)、北方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干燥草原带、干燥带(荒漠带)和亚热带。

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现代概念,明确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延续于所有大陆的世界性地带上,如苔原地带、针叶林地带、热带雨林地带等

文档评论(0)

iwen博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iwen博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