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英译本探讨.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19世纪的西方文学作品中,我国不再指导别人而是接受指导,它不再被视作典范却成为批评的对象,它不再是西方国家向往的乌托邦的理想国度,用来拯救西方文明的强有力的武器,而变成了遭到蔑视和嘲笑的对象。在这一时期描写我国人的作品中“,野蛮”、“非人道”、“兽性”,这些形容词通常被人们用来总结对我国人的看法。我国文化形象在西方经历了一个从典范到野蛮的变化过程。最典型的是阿瑟?史密斯,他在著名的《我国人的性格》中宣称“必须教化我国”,认为我国人“缺少的是骨气和良知”“:我国需要的许多东西可以概括成这惟一一种迫切的需要。只有依靠基督教文明的长期感化才能使这种需要得到完全的满足。”[1]殖民行为由此得到了辩

文档评论(0)

131415161718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