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历届真题难点试卷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先秦(带答案解析) (3).docx

2025年高考历史历届真题难点试卷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先秦(带答案解析) (3).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

应用创新题组

1.2024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介绍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等内容。据研究,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学界长期以来寻踪夏文化的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及陶器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据此推断,当时两地()

A.礼乐制度都非常完善

B.经济发展水平齐平

C.手工技艺领先于世界

D.文化之间互动交流

答案D“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及陶器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反映了两处遗址出土的文物相同之处颇多,说明这两个文化之间可能存在交流,故选D。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仅从出土文物无法推断出两地经济发展程度,排除B;材料未涉及手工技艺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C。

2.右图是江苏某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首——双龙连体环形玉佩,其形如小璧,器表白中带淡黄,有赭红色瑕斑。边缘的一侧雕琢头向相对、嘴唇合一的龙首各一,另一侧则自然合为双龙的龙身。此文物属于()

A.红山文化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

答案D根据“江苏某博物馆”“双龙连体环形玉佩”可知,这是长江流域的文物,选项中只有良渚文化位于长江流域,D正确;红山文化位于辽河流域,排除A;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位于黄河流域,排除B、C。

3.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中认为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位于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野史记载没有可信性

B.年代久远导致难有定论

C.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

D.历史结论应提倡多元化

答案C关于启的继位,历史文献有不同的记载,说明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C正确。野史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且《史记》与《战国策》不是野史,A排除;年代久远并非导致史实难有定论的主要原因,B排除;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多元化的说法错误,D排除。

4.《孟子·滕文公下》记载,葛伯在商汤联合东方诸侯反夏时犹疑观望,商汤找借口灭了葛国,此后众多诸侯纷纷投奔商。战国时期《管子·轻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行仁义,诸侯认为“汤德至矣”,于是“皆归商”。以下对这两种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都不可信

B.后者有两则史料记载,更为可信

C.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

D.后者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影响

答案C《孟子·滕文公下》中的记载反映了商汤灭夏得到东方诸侯支持,《管子·轻重》和《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反映了商汤灭夏过程中诸侯“皆归商”,都体现了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C正确。材料中的两种说法不矛盾,排除A;后两则史料也是文献史料,不一定比前者可信,排除B;汉武帝时期,儒家正统地位确立,排除D。

5.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悉至”救难勤王。这一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A.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的来源

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

C.诸侯履行分封制下受封者义务

D.周天子在诸侯中居于权力中心

答案D“西周末年,周幽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悉至’救难勤王”反映了周天子在诸侯中居于权力中心,D正确。烽火戏诸侯、君臣关系、受封者的义务都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A、B、C。

6.《孟子》载,在齐桓公主持的葵丘会盟中,规定会盟各国应“无忘宾旅”“无曲防,无遏籴(买入粮食)”。这一规定有助于当时()

A.农本意识的形成B.各国市场的统一

C.商业活动的进行D.士人阶层的崛起

答案C据材料“无忘宾旅”“无曲防,无遏籴(买入粮食)”可知,齐桓公在会盟中约定善待宾客行旅、禁设堤防、鼓励粮食流通,目的是鼓励贸易,故选C。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本意识形成,排除A;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不断,未形成统一的市场,排除B;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崛起,排除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2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