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六经辨证近年原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六经辨证

仲景著《伤寒论》,创立了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以下简称为六经)作为分证纲领的,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方法,从而开拓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伤寒论》一书,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掌握好六经辨证论治方法。因此,有必要对六经辨证有个清楚的、正确的认识,方能使学之得法,用之中的,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之目的。今特就六经辨证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以期有所裨益。

六经分证方法,实际是以脏腑分证作为辨证论治的前提。《伤寒论》的原文中,并没有“六经”这个名词。“六经”是后人研讨《伤寒论》时提出来的,是对《伤寒论》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者的简称。因此,确切地讲,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六经”,仲景原来称作三明三阳。

为了明了六经辨证,首先要了解三阴三阳的含义。何谓三阴三阳呢?这个问题又必须朔本求源于《黄帝内经》(因为仲景著《伤寒论》,是以《黄帝内经》作为首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考仲景自序可知)。《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体,人之五脏六腑,经脉气血的生理病理,都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和说明。但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单纯用明阳两个方面来认识和说明时,感到不够用了,于是便把阴、阳两个方面各分为三,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阳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明三阳即是这样产生的。那么,根据什么把阴与阳各分为三呢?《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愿闻明阳之三何谓也?……气有多少,异用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又云:“何谓气有多少,……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可见,将阴与阳各分为三而成的三阴三阳,是根据其阴气和阳之多少,并由此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来分的。这就是说,三明三阳——”六经”的第一层含义,便是六经本身所含阴气与阳气的多少不等,并由此而决定了六经各具特点和作用。《黄帝内经》中,用三阴三阳代表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见《素问·天元纪大论》)。同时又根据五脏六腑及其所属经脉的生理特点和气化功用不一(即”脏象”),而以相应的三明三阳来命其名。如胃与大肠,能收纳水谷,化生万物,变化精微,传送糟粕,有如此强的气化功能,是与胃与大肠的气血旺,阳气之昌盛直接相关,于是就将胃与大肠命名为阳明(阳明之本义,就是阳而且明,形容阳气之昌盛)。又因胃之经脉从头走足,大肠之经脉从手走头,故将胃与大肠又分别命名为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余如膀胱与小肠名为太阳、三焦与胆名为手足少阳、肺与脾名为手足太阴、心与肾名为手足少阴、心包络与肝名为手足厥阴,皆是根据其阴阳之气之多少、其特点与作用不同,而符之以相应的三明三阳之名。于是,三阴三阳就不在是似乎抽象的概念了,而是代表相应的脏腑及其所属经脉了(见《灵枢·经脉篇》)。这样一来,三明三阳就打上了坚实而牢固的脏腑经脉的烙印。

仲景著《伤寒论》,以三阴三阳——六经作为分证纲领,即是首先继承了《黄帝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代表脏腑、经脉、六气等诸般含义。因此,用六经分证,自然就具有脏腑、经脉、六气等分证之意义:即用六经分证而达到判定病位,在何脏腑、何经脉。所以六经辨证的第一要意,即是以六经代言脏腑经脉,而定病位。譬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就可以理解为“辨膀胱及其经脉病脉证并治篇”。膀胱经脉主表,邪犯其经,则发为太阳表病。又因感邪有风、寒、温之别,于是发病便有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之异;膀胱为太阳之腑,邪入其腑,影响其气化则水饮内仃而为太阳蓄水证,邪与血结便为太阳蓄血证。可以说,在近乎等于《伤寒论》条文一半的太阳病篇中,也仅仅是麻黄汤证、桂被汤证、及其兼水饮的小青龙汤证,兼里热的大青龙汤证、兼项背强几几的葛根汤证及桂枝加葛根汤证、以及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与抵当汤证等,是与太阳经腑相关,为名符其实的太阳病(其余诸方汤证,如苓桂术甘汤证、新加汤证、炙甘草汤证、桂枝甘草汤证……十枣场证、大小陷胸汤证、白虎汤及白虎加参汤证、五泻心汤证等,其病既不在太阳经脉之中,亦不在太阳之腑,远远脱出了太阳病范畴)。仲景于太阳病篇中论之,不过是借此以说明太阳病失治或误治后,可导致变证百出。从而提醒人们注意对太阳病的正确而及时的治疗罢了。又警如,“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即可以理解为“辨胃肠病脉证并治”(《灵枢》言“大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可见《内经》就有以足经赅手经之先例)。那么阳明病篇所论迹的内容,自然就是胃与大小肠的疾病为主,所以仲景指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即是指胃与大小肠而言)。这就是六经分证,以六经代言脏腑而定病位。又譬如,”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即可以把它理解为“辨脾病脉证井治”。太阴病就是脾病,所以太阴病以腹满时痛,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特点。”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主要论述的是少阴肾阴阳之虚而邪从寒热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