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02讲必修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一轮复习
目录
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1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8
考点一信息的筛选与整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信息的辨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8
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25
文言文课内重要篇目复习目标
(1)分类梳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五类文言现象,提升归纳和运用古
代汉语的能力。
(2)充分理解经典选篇中古圣先贤的思想,认识其文化价值,立足现实,思考其现代意义,评论先贤思想。
(3)深入阅读《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找出并分析各篇的重要观点,初步了解儒家、道
家思想的特征,对比分析其异同,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分析诸子文章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把握史传文
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培养思辨能力。
(5)通过研读诸子文章,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孟子“保民而王”的
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庄子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自然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敬畏自然的时代精神。
文本联系
从在历史上出现的顺序看,《论语》在先,《孟子》《庄子》在后。而且《孟子》《庄子》中都出现
了孔子的故事,《庄子》中相对更多。《孟子》中的孔子是称颂与效法的对象,而《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比较复杂,有时是悟道得道的圣人形象,有时是不悟道、不知“道”的被嘲讽被批判的对象。
《论语》事实上构成了《孟子》《庄子》中的隐含文本,不仅出现了孔子形象的篇章,即使有的篇章
没有出现孔子形象,也是对孔子观点、对《论语》篇章的一种反映。
《庖丁解牛》其实也可以作为对《侍坐章》的一种解读。
庖丁所说的三重境界,在《侍坐章》中都是有表现的。“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而子路
的志向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方也”,这个国家遭遇方方面面的困难,而子路的志向是将它建成一个军事强国,一个礼仪之邦。这不正
是“全牛”境界吗?子路所说的困难,显然正是庖丁所言的“大”。
之后两位弟子述志,冉有将国家缩小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将志向缩小到“足民”,并坦言“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更将志向缩小到基本属于个人层面的“愿为小相焉”。这两种志向虽有差别,
但与庖丁描述的“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的目无全牛的境界相似,就是承认只承担局部的责任与工作。
最后言志的曾点,表现得从容不迫,先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在得到老师不妨各言其志的许可后,描述了一幅十分和谐的画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其描述的这幅画面,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理解是鲁国雩
祭的场景,有周礼的影子,是礼乐治国的画面,视作尧舜气象;一种理解是隐逸淡泊的春游场景。但不管
哪种理解,从对曾点形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自在自如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和庖丁解牛时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一样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这种境界正是庖丁解牛“以神
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无牛”境界。不论解释为礼乐场面,还是春游画面,身处其中的人
都以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由为目的,可见儒家虽提倡刚健有为,但同样提倡道家自由自如的精神心态。
反之,在道家言论中我们也可看到儒家积极有为的表现。“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生命不可能总是游刃有余,有些困难是躲不过去的,人生总有至暗时刻,只有警诫自己,小心谨慎,才能
渡过难关。这正是《周易》所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儒道思想其实并不完全对立,儒道在“内圣”这一层面上其实是一致的。明代心学家就认为曾点已达
到仁者不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无往而不乐的圣贤境界。可见,儒道互补,儒道相济,不在两家言论
之外,而在两家言论之中。
孔、孟、庄三家“演义”
先秦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一个个性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01讲 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词语的使用 (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词语的使用 (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词语的使用(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词语的使用(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 第0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