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识别健康的肉芽组织健康的肉芽组织:鲜红色,湿润,柔软,表面无坏死,分泌物少,均匀颗粒状,触之易出血。不健康的肉芽组织:颜色苍白,水肿,松弛无弹性,表面有较多坏死组织和分泌物,颗粒不均匀,触之出血少第95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健康肉芽组织:第96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不健康的肉芽组织:苍白炎性的肉芽组织第97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瘢痕组织形成: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形态特点大体: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镜下:大量平行/交错分布胶原纤维束呈均质红染状,纤维细胞少第98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影响★抗拉力低,弹性差=瘢痕膨出瘢痕收缩=关节挛缩,管腔狭窄瘢痕性粘连=影响器官功能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瘢痕疙瘩维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连接起来创口和缺损)保持组织器官的坚固性(含有大量胶原纤维)不利影响★第99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瘢痕疙瘩: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突出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延,称为瘢痕疙瘩第100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创伤愈合定义: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断离或者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各种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等复杂过程。第101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伤口的早期变化:表现为局部红肿,渗出物和出血凝结成块。(2)伤口收缩缩小创面,有利愈合(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肉芽组织==》胶原纤维==》瘢痕形成(大约一个月后瘢痕完全形成)(4)表皮以及其他组织形成第102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期愈合:组织破坏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口对合严密,无异物的创口。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愈合第103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期愈合:组织创伤大,坏死组织较多,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伴有感染的创口。第104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痂下愈合:多见于较浅表面出血的皮肤创伤。伤口表面的渗出物,血液和坏死组织凝固,干燥后形成硬痂,覆盖伤口,在痂下进行上述的愈合过程痂皮对伤口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痂下渗出物伴有感染,痂皮会妨碍引流,不利于愈合。第105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骨折愈合第106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其愈合过程为:1.血肿形成:骨折处大量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凝固---粘合骨折断端。2.纤维性骨痂形成:肉芽组织取代血肿---机化---形成纤维性骨痂—连接断端。3.骨性骨痂形成:纤维性骨痂—骨样组织—钙盐沉着—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骨性骨痂—改建成板层骨—骨折愈合第107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08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感谢大家观看第109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手干性坏疽:第63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②?湿性坏疽:好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肺、子宫等),病灶组织肿胀恶臭,呈黑绿或污黑色,分界不清。???第64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③气性坏疽:主要见于深达肌肉的严重开放性创伤,坏疽组织呈蜂窝状,明显肿胀,分界不清,按之有捻发感,伴严重中毒症状。第65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气性坏疽:第66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种坏疽的特点干性坏疽动脉畅通、静脉回流受阻四肢、与外界相通的地方湿润肿胀,暗绿色、界限不清发展快,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预后差动脉受阻、静脉回流正常好发于四肢末端黑褐色、干燥皱缩,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无明显全身症状,预后较好坏死伴产气腐败菌感染深部肌肉创伤,伤口较小湿润肿胀呈蜂窝状,有捻发音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明显,中毒性休克。气性坏疽湿性坏疽第67页,共109页,星期六,2024年,5月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坏死灶较小,被溶蛋白酶溶解液化,由淋巴管或血管吸收,碎片被巨噬细胞吞噬。(2)?分离排除:坏死灶较大,难以吸收,形成糜烂、溃疡、空洞、窦道、瘘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