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泰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白话文运动发展到国语运动,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而多变的过程。我们今天或许仍有些诧异,为什么五四白话文论争从一开始就集中在白话诗上我们都知道,因为有《红楼梦》《儒林外史》和《水浒传》这样的名著做靠山,白话文在小说文体上可谓底气十足。但反对白话文的一派,往往举出古典诗词为例来证明文言文的文学价值。而在中国这个古老的诗的国度,诗歌代表着文学的精华和文学语言的最高成就。可是直至白话文运动兴起之时,白话诗却向来乏善可陈。白话诗于是变成了白话文学的软肋,也成了胡适的一大心病。他和他的战友们可以恣意抨击古文,说它是脱离现实、僵死空洞的陈词滥调,但对古典诗歌的辉煌成就却难以视而不见或全盘抹杀。纵观世界文学,每一个重要的文学语言的成立,都是与一位伟大的诗人-广义上的诗人-连在一起的。意大利语有但丁,英语有莎士比亚,德语有歌德,俄语有普希金。中国的古典诗歌产生过李白和杜甫,可是我们白话诗的李白、杜甫又在哪儿呢

于是,五四白话文的推动者把相当多的精力花在了白话诗的话题上,仿佛白话文学和国语文学的成败就在此一举,与文言文的较量也由此一决胜负。然而从效果来看,胡适等人的白话诗可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坐实了对白话文学的诸多指责-为了老妪能解,变成了老妪作诗,这就将我们引向了白话诗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以所谓白话为语言载体的文字书写,能否创造出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如果白话文无法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证实自身的文学潜力和文学价值,它在文言文面前就永远也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了。

围绕着白话诗所发生的争论,经历了双重转折:首先,五四学者最初不过是希望证明,所谓口语或白话也同样可以写出好诗来。其次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接下来的讨论与实践会从语言转向书写,变成了在“文”的领域中大做文章。关于白话诗的这一场论争与实验,迫使我们去重新认识语言与书写的关系,诗歌与形式的关系。有趣的是,五四学者都热衷于为早期的汉字书写确认一个口语的源头,以证明它一开始走的路是对的。

在晚清至现代的话语体系中,“言”与“文”常常发生混淆,至少彼此的界限是不固定的。比如“白话文”与“白话”这两个概念常常互用。那么,是否意味着言文原本不分呢胡适本人就曾经用白话这一概念来指称方言俗语,例如,他批评《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文字不够接地气,因为它的语言是“最普通、最适用”的“官话”,他得出结论说“文学要能表现个性的差异”,就“不能不依靠方言”。

钱玄同认为,方言的文学可以追溯到元曲,而以《水浒传》为标志性的作品,国语的文学则是以元代以来的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写成的,至《儒林外史》才“完全成立”。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五四以来的学人在提到方言时,常常与土语相提并论,不加区别。五四白话文和国语运动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正是汉字书写系统内部所难以克服的问题,最终只能留给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来解决了。

回顾胡适等人关于白话文和国语文学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重要的是重构当时的话语场,考察五四时期有关论述的思想资源和来龙去脉。对于胡适和他的志同道合者来说,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是中国语言文字革命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废除汉字,实现国语书写的拼音化,最终“做到全国的人都能认识一种公同的音标文字”。

--摘编自商伟《汉字的书写传统与历史进化观:现代白话诗实验和“方言文学”之争》

材料二:

1915年夏秋之交,胡适准备转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同时,开始思考“文学革命”的问题,当时胡适尚未考虑白话入诗的问题,但已有“试验”的意识。在1916年4月5日的日记中,胡适梳理了“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强调文学革命并非他的“创见”,历史上已发生多次,语录和俚语的兴起不过是最近一次,至元代而登峰造极。可惜这一潮流为明代八股文打断,故今天需要一次新的文学革命。

在胡适与任鸿隽、梅光迪等友人围绕文学革命的反复辩难中,我们发现胡适不断地在“历史”与“实验”之间摇摆,显示了他的文学革命主张的某种内在困境。胡适最终通过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一文,解决了“历史”与“实验”之间的两难。前文提到胡适在哥大跟随杜威读书期间,逐渐形成了关于“历史的方法”或发生学方法的新观点,正是这种发生学方法的运用,让胡适得以在文学革命的“历史”和“实验”两个面向之间架起桥梁。

-一摘编自季剑青《历史与实验:发生学方法与胡适“文学革命”的方法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有《红楼梦》《儒林外史》和《水浒传》做靠山,白话文小说远远超过了文言文小说。

B.纵观世界文学,无论外语诗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