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一、发现历程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第1页/共11页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专业刊物《螺杆菌》杂志应运而生,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第2页/共11页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医学界对该菌与胃部疾病关系的认知较为缓慢,他们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及后经过更详细的研究,包括马歇尔曾喝下试管内的杆菌得到胃炎,并以抗生素治疗,医学界才开始改变对胃病的看法。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大多数常见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门螺杆菌所造成,在治疗过程应加入抗生素。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雀鸟体内找到。
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WHO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第一个可致癌的原核生物。
第3页/共11页
二、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螺旋形弯曲状末端钝圆多鞭
毛G–在固体培养基上有时会出现杆状或圆球状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应置于生理
盐水、营养肉汤或20%葡萄糖中是一种微需氧菌,氧要求为5%〜8%,ph为6.6〜7.2
抵抗力:
较弱,在空气和厌氧环境中中不能生存,不耐高温
生化反应:
尿素酶丰富,可分解尿素释放氨,是鉴定该菌的重要依据
第4页/共11页
三·、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因子:脲酶、菌毛、鞭毛
毒素:空泡毒素A(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A)等多种胞外酶和
蛋白酶
(二)所致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
(三)致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与众多因素相关
a.菌体动力和黏附作用b.抗酸作用和免疫保护
:c.损害胃黏膜屏障d.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
第5页/共11页
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
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
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第6页/共11页
四、免疫性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IgM、IgA和IgG
型抗体,但是否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
第7页/共11页
四、微生物学检查
目前检测幽门菌(HP)的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
(1)非侵入性的方法:以免疫学血清中的HP抗体。已有多种方法检测,但公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为优,优点是特异高,可接近100%,且能进行定量分析,缺点是不能鉴别既往感染及现疫病人,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尿素呼气试验。原理是HP在体内产生尿素酶,用13C或14C标记的尿素由受试者服下后,即分解产生带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