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高三联考10月精选作文汇编(二):极简现象类思辨作文题6道(12篇范文含解析).docx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高三联考10月精选作文汇编(二):极简现象类思辨作文题6道(12篇范文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上进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我国人才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聚集的趋势发生了改变,人才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扩散,这种“人才下沉”现象引发了许多青年的沉思。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一员,你对“人才下沉”现象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文字非常简洁,只是阐述了“人才下沉”这种社会现象。但是,材料所提供给考生思考的空间是广阔的。要完成此题,考生需要探寻“人才下沉”现象背后的原因,而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维素养。为什么会出现“人才下沉”现象?有社会原因: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来看,人才聚集,竞争激烈,并不利于年轻人脱颖而出;生活成本过高,经济压力过大等等。从二三线城市来看,近年来二三线城市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二三线城市也能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二三线城市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对人才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等等。有个人原因,如:许多青年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由于二三线城市竞争较弱,可能更利于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统一,许多当代青年富有家国情怀,服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为实现共同富裕、同步发展做贡献等等。需要强调的是,“下沉”不是“下降”,更不是浪费。恰恰相反,更多的人才到二三线城市去,人才的优势将更容易发挥出来。

从导写语来看,要求围绕对“人才下沉”现象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即所写的文章不能偏离“人才下沉”现象,命题本意是要求考生对这种现象持肯定态度的,但如果有少数考生反弹琵琶,对这种现象持否定态度,认为人才不应该“下沉”,而且持之有理、有据,也可视为符合题意。导写语中“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一员”是对写作主体、写作背景的限制,考生的身份特征要明显,作文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才下沉:绽放青春新光彩。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人才下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二、人才下沉,为乡村和中小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三、人才下沉,更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这里,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到基层建设中,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立意参考】

1.人才“下沉”,奋斗之心不下沉。

2.“下沉”二三线城市,实现自我价值。

3.人才“下沉”并非人才“下降”。

4.人才也需往“低处”走。

【评分细则】

(一)一类卷:48分

能够满足所有写作任务

1.文章紧紧围绕对“人才下沉”现象的思考来写,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2.文章对“人才下沉”现象的原因或面对“人才下沉”现象应该怎么做,分析深刻、周密,内容充实。

3.考生“当代青年”的身份特征明显,时代气息浓厚。

其中,54分以上的作文,在语言、思维、论证、结构等方面,应有更为优异的表现。

(二)二类卷:42分

能够满足部分写作任务。

1.文章围绕对“人才下沉”现象的思考来写,但有部分文字偏离中心,观点不够鲜明,重点不够突出。

2.文章能够论述“人才下沉”现象的原因或面对“人才下沉”现象应该怎么做,但论证较为肤浅,说服力不强。

3.考生“当代青年”的身份特征较为明显,时代气息较为浓厚。

(三)三类卷:36分

落实写作任务较差。

1.文章仅仅提及“人才下沉”现象,主体部分偏离写作中心,如撇开“人才下沉”现象大谈特谈磨练、吃苦等。

2.文章说理浅显,甚至牵强附会,没有说服力。

3.文章没有体现考生“当代青年”的身份特征,时代气息不浓厚。

【参考范文】

01.自洽而有为,下沉不堕落

“问汝平生功业,黄洲惠州儋州。”苏轼如是说道自己的贬谪经历,从京城到南蛮,苏轼可谓仕途不振。

而当今,许多人才如当年的苏轼一般,离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去往了二、三线城市,这“人才下沉”的现象表面像是内卷压力下的被迫选择,但实际上却是释放二三线城市生产力的需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有的人认为不在自己梦想中的一二线城市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然而真正的勇士从来不会介意上天对他的安排,而是自己披荆斩棘地杀出一条血路,如苏轼般“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自洽而有为,所谓下沉而不堕落。

“人才下沉”是释放生产潜力的需求。

当今学历贬值却仍有千万批考研大军,内卷程度让每个人都迫切想要喘口气,但中国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市场趋于饱和,需要新质生产资料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发展机遇。有的人无法融入一二线城市的发展节奏,认为自己去往二三线城市就成为了所谓的“小镇做题家,然而真的如此吗?

答案则是否定的。一线城市的发展饱和,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