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练习)(原卷版)_1.docx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同步练习)(原卷版)_1.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他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2.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A.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 B.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 D.源于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3.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了自己的仁、义、圣、德,彰显了秦“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从而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的功绩。这反映出秦朝()

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以仁义道德来约束人欲

4.《唐律疏议》中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普通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A.血缘亲疏 B.男尊女卑 C.妻妾有别 D.引礼入法

5.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法律只能采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晋律也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经义成为法律条文 B.儒家正统地位空前强化

C.国家律令的儒学化趋向 D.社会教化重于法律建设

6.明初,条例仅是一种因时制宜的法律形式,缺少律所具有的不可更改的稳定性。到弘治年间,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律例关系理论,“依律以定例,定例以辅律”被确认为制例的基本指导原则。这表明明代()

A.儒家伦理逐渐法律化 B.确立了完备的中华法系

C.定例具有最高的权威 D.司法实践注重律例结合

7.两宋时期,司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虽然分辨是非曲直,却不轻判输赢或论罪。为避免今后再生词讼,多采取折中的办法,以财产惩罚和补偿代替刑罚,做到情与法的内在统一与和谐。这类做法()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受到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

C.体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D.说明理学主导统治者意志

8.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告成,草案并未遵从道光年间对鸦片烟罪的严刑峻法和社会舆论对犯者杀无赦的呼声,而是对鸦片从业人员分类定罪,贩运、制造鸦片器具以及开烟馆者科刑最重,其中又以官吏犯法更重。这说明清政府()

A.法制观念渐趋近代化 B.继承了古代法家思想

C.无力控制鸦片的流行通关练 D.法制建设背离自然法

9.宋代《吕氏乡约》规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康熙时的乡约“圣谕十六条”规定:“和乡党以息争讼,讲法律以儆愚顽,训子弟以禁非为,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饯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清代乡约与宋代乡约相比,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失去了教化作用 B.以民间组织为主

C.逐渐与法律合流 D.法律取代了乡约

10.隋朝成书的《颜氏家训》,内容全面,涉及修身、治学、理家、处世等方面,当时同类书籍极少;宋代,家训自成系统且普及,“处己”和“治学”的内容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到族规、家训之中。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家训巩固理学的正统地位 B.活字印刷术促进家训书籍的普及化

C.家训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 D.教化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11.(2024甘肃卷)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典,务从宽仁”“民由化穆,非严刑所制”“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从上述诏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

A.深受儒家影响 B.借鉴南朝经验

C.沿袭鲜卑传统 D.意在托古改制

12.(2021·高考湖北卷)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13.(2024·吉林一模)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