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VIP

山东省威海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威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郭沫若的《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形式,

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定形式的、无可仿效的天才创建,就连郭沫若本人此后也再没有写出《女神》

这样的诗作。很明显,在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绽开拓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须要出现形式

与内容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

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所担负的正是

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新月派所要做的,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行少的

桥梁”,二是把创建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

新诗为诗”,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气,成为一种完备的艺

术”的旗帜,中国的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在这面旗帜下,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见。为了

实现他们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

观抒情诗的创建,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这种主观情感的客观

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显明的形象性,并且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主动参与

审美再创建过程。这在新诗抒情艺术上是一个发展。

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相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

重要的审美特征。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进一步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见,鼓

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曾这样明确划清了新、旧格律的区分:

“律诗恒久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

诗的格式是依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

的意匠来随时构造”。这是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依据现代汉语的特点,所进行的新的创建:

闻一多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之外,还要有“建筑美”(强调“有节

的匀整,有句的均齐”),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是

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绘画美”的强调也是考虑了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新月派

诗人也用了很大力气来进行西方格律诗的转借,其中有得也有失。

总的说来,新诗格律化的提倡,订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看法不肃穆造成的

肯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摘编自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材料二:

《红烛》并不是闻一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格律诗,单是从外在结构动身,看它自由铺开似乎

无规律可循,无法体现闻一多“三美”的诗学理念。然而联系诗人的情感,结合内在结构便可发

觉其诗行支配的慧心所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有着起承转合之态,情感改变更具有

和谐对称的特点,具有内在结构上的“建筑美”。

《红烛》引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

生命终止的高尚人格,更是支配内在情感结构的须要:诗人先验地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

干”的事实,在心底生出赞美、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而不是诗人在红烛下看着摇曳的烛光

渐渐悟出红烛的精神,继而托物言志、引为知音。对红烛生出的一系列的感情改变,实则都是诗

人的自我对话,诗人的志向得以一步步抒发,更加坚决不移地忠于自己的志向去献身世人,由此,

-1-

情感得以建构。

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还取得了另一种效果,即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

应,让诗歌首尾照应,加上中间部分的赞美、困惑、疑问等情感,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美。

闻一多在其诗学理论中就提倡诗歌的“建筑美”,注意部分间的和谐关系。《红烛》全诗构成一种

冷静——热情——冷静的圈形情感结构,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点出吟咏对象和情感,是冷静的缓冲;

接下来,经由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一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其次节)、找到红烛燃

烧的高尚理由(第三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0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生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