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作者:姜飞,陈元新,李平,唐欣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48期
摘要:介绍了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该课程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强化专业特色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程创新教学、社会实践、科技服务等,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特色;电工与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202-02
一、引言
“中国制造2025”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这一切都与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密切相关。为适应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的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从而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专业开设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或称为《电工学》、《电工电子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设的专业面越来越宽广,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特色不明确等)开始显露,尤其是近年来“新工科”建设下该类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相关学者开展了较多研究。文献[1]针对高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献[2]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局限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突出不同专业特色的教学尝试及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思想,尤其对于“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途径、方法研究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有关《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文献[3]提出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应逐步革新传统通识教育理念,把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模型、重要案例开展形象化解释。文献[4]介绍了“翻转课堂”在《电工学》课程中的应用,为拓展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然而,对于不同教学新技术的差异化分析仍较为缺乏,新技术、新方法的不同专业适用性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深入开展体现各专业特色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对于高校各专业适应国家新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是各高校开展“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与新工科关系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面向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理工类非电专业学生由纯理论学习向工程实践过渡的重要“桥梁”,其关键核心价值不容忽视。然而,对于该课程的教学,高校教师传统理念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对于不同专业教学、课程理论、实验内容设置基本相同,仅有的差别只是学时、深浅的划分。因此,在传统教学理念下,该课程教学容易忽略专业差异性和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造成学生对于课程学习认知不够,误将其作为“选修课”,忽视了“公共专业基础”课程的价值。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分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这对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该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技术发展、学生志趣和国际前沿,为不同学科交叉提供延伸接口。不同教育理念下的该课程教学差异性对比如表1。
三、教学要求
结合“新工科”理念与专业特色,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电工、电子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专业特色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1.明确教学目标。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明确以下目标:(1)新工科背景下凸显《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差异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具有明显的特色,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显著不同,高校管理者、教师应当探索学科发展规律,使教学活动有效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官方兽医考试更新题库及答案.doc
- 八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20题(含答案).doc
- 市政工程分部分项划分表(全套)最新版.docx
- (中职)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教案课题: 任务6 创建操作查询.docx
- 通达信筹码峰左右画线主图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docx
- 《GBT 24421.2-2023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构建》最新解读.pptx
- GB 55009-2021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pdf
- 法医临床学试题.docx VIP
- 河北对口单招第十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计算机)-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ppt.pptx VIP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假如我有九条命》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