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7

《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体会我国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热爱中华优秀诗词文化。(文化自信)

2.了解律诗的文体知识。积累优美的诗句。(语言运用)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联想想

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思维能力)

4.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审美创造)

《使至塞上》

学习重点: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够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全诗。

2.掌握“征蓬”“孤烟”“长河”“候骑”等词的意思,积累诗中名句。

学习难点:

3.品味本诗的雄浑遒劲的语言特色,学习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写法。

4.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人表达的对个人荣辱沉浮的达观之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观看《经典咏流传》节目,听音乐世家唱出王维《使至塞上》,感受边塞的

二、教学过程

资料补充1.律诗

1.律诗的基本特征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基本特征如下:

(1)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一般说来,律诗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2.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资料补充

解读文题

“使”即“出使”。“至”是“到”的意思。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由此可知这首诗写于去往边塞的途中,是一首记行诗,记录的是诗人的旅行以及所见到的边塞风光。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又因“精禅理”,有“诗佛”之称。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背景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第一学程:放声吟诵,理解大意

主问题1.诵读诗歌内容。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懂古诗大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第二步:展学

1.全班齐读诗歌,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个体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推进,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律诗的诗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预设答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意:(我)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浩瀚的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侦察、巡逻的骑兵,(告诉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文体知识:炼字又称炼词,是古人在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人作诗常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形容的就是炼字的艰辛与重要性。炼字不仅仅是对字词的简单选择,更是对作品整体意境和情感的深刻把握与表达。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副词、叠词等。

例如:动词,可使诗歌描写生动形象,特点突出,还能传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形容词,可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形容词中表色彩的词,能使诗文生动形象,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给人以画面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数词,运用虚数,能让抽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