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 .pdfVIP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诗歌中的青春身影: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

2.通过诗歌内容并结合创作背景,思考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深层内涵。

3.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学生青春的热情,帮助学生理

解青春的价值。

教学过程

01导入

本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沁园春•长沙》从“有我”的境界出发,展现了同学少年的

群像,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这

两首诗歌中,则分别以一个鲜明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青

春身影。

这里的“我”是加引号的,应当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我”,那么这个“我”在诗

歌中呈现为怎样的形象?它又与不加引号的我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今天就让我

们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比较阅读中,思考、解决这个问

题,一起来寻找这两首诗中那个青春的“我”,勾勒出“我”的青春身影。

02初读诗歌——寻“我”

任务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

朗读后,请你完成下面这个表格,重现“我”的活动场景,并概括两首诗中的

抒情主人公“我”,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在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中,我们不难看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抒情主人

公“我”是一个放歌者(放号者)的形象,《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抒情主人公“我”

是一个登山者的形象。

要对“我”的形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们需要仔细研读诗歌内容,通过仔细

分析诗歌的细节、语言等内容,一步步将“我”的形象读深入、读立体。

03品读诗歌——析“我”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里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什么是意象呢?意

象,是浇筑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接下来,我们从意象的角度入手,分析这两

首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深层内涵。

(一)任务二:聚焦关键意象,勾勒、分析“我”的形象。请同学们听范读,用

心思考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这两首诗歌中分别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整体上各有什么特点?

1.找意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峨日朵雪峰之侧》:太阳、峨日朵之雪、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整体感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雄奇磅礴,给人以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暗

示狂风暴雨般的变革力量。

《峨日朵雪峰之侧》:意象基本表现为壮丽、高大,透露出征服过程中的艰辛

和痛苦;“小的可怜的蜘蛛”却又让人们看到渺小生命的无穷力量,体会到作者对生

命力、对生命平等的赞颂。

(二)任务三: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为例,通过分析情节结构、描写角度、

手法、时代特征这几个因素,看看诗歌中“我”这个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1.情节结构

全诗分为三节:本诗第一、二行为第一节,描绘出一幅海天汹涌的宏伟而壮丽的

画面。第三、四行为第二节,这里由景入情,完成过渡,引发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

“破坏”与“创造”的主观感受。第三节是第五、六、七行,诗人面对大海奔腾的波

涛,生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力”的讴歌与赞美。

2.描写角度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站在地球边上,但是这个形象并没有在诗歌的一开篇就出现,

诗歌的开篇展现了北冰洋、太平洋雄伟壮丽的景色。但这些真的就只是客观的景色描

写吗?

【提示】作者以自然景象的描写,为后面歌颂自然的伟力做铺垫。同时,也可以

将开头两句理解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我”的呼喊声。“我”在欢呼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在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

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

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3.手法

(1)拟人(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表现出诗人大胆的想象

力)

(2)反复、排比(力哟!力哟!不断的毁灭,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彰显力

量的毁灭和创造的双重作用。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

——将力量转化成多维物体,让读者从多个侧面感受这前所未有的力量。)

诗人在塑造“我”这个形象时,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来进行创造,同时

营造了壮阔恢宏的意境。这些神奇的想象、

文档评论(0)

134****4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