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交响音诗《枫桥夜泊》创作特色
作者:姜万通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姜万通
[内容提要]《枫桥夜泊》以主题核心为基础,通过引伸、展衍、乐思的自然流淌等方
式、方法、手段发展起来,形成作品独特的结构形式——“散点结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其中第一部分就至少有八个小结构“点”——即形成了被称之为“散点”的结构形式,虽然它
们的结构类型,音乐性格等方面各有所不同,但由于运用引伸、展衍等手段,既保持了主题材
料的高度统一,使第一部分的整体结构“点散形散神不散”,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又无时不在
变化。这,也许就是《枫桥夜泊》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徐振民/枫桥夜泊/散点结构/引伸/展衍
中图分类号:J61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1)03-0005-4
第一部分(A)的引伸与展衍
主题A呈示之后,作曲家根据表现的需要,运用“引伸”[2]、“展衍”[3]等手段,让
“乐思自然地流淌”,形成作品独特的结构形式——“散点结构”[4]。
首先,作品的整体结构框架为四个平行的部分加一个带有“首尾呼应”特征的尾声。
第一部分(A,1-59小节),是“诗人此时此地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那些景物,
做了一个写意式的描绘,主要表达一种意境、气氛、情调。”在这里,既有诗词字里行间所提
供的,也有作曲家自己的“瞬间”感受,包括多次去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游历并与古人进行的心
灵对话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与诗人的“神交”。第二部分(B,60-114小节),以“钟声”为背
景,大段以弦乐为主的长线条旋律段落,如泣如诉、延绵不断,以此表现诗人起伏的“心绪”,
表达钟声在寒山寺的秋风中荡漾,时轻时重,不断撞击着客船中游子的心扉。第三部分(115-
137小节),运用“吟诗调”并结合偶然音乐等手段,衍展了一个散板段落,既像诗人又像是
作曲家本人吟诵着千古诗篇。第四部分(138-151小节),是一个“插部”,表达作曲家的
“感慨”。尾声(152-163小节)。
因此,在整部作品中,既有客观的——景色的描绘,也有主观的——情绪与情感的表达;
既有外化的“乌啼”、“钟声”的描写,也有内在的深刻思想的表现,时而深入其中,时而跳
出诗外动情、凄美地“聊发感慨”。
其次,内部结构亦呈“散点结构”。第一部分由近十个小结构的“点”通过不断演化发展
而成。第二部分,由若干或长大,或简短的乐句衍展而成。第三部分,“吟诗调”,将短小的
乐句群展衍为一个独立的段落。这些都体现出“散文”化的音乐结构特征。
小结构“点”的引伸与衍展
据作者讲座笔记,第一部分由“乌啼”、“钟声”、“水波声”、“夜深沉”、“远处传
来的声音”等十个“小结构”的“点”引伸、衍展而成,主要描绘诗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笔者的据此继续分析,发现除主题外至少八个小结构的“点”发展而
成。
第一个小结构“点”(9-13小节),是一个和声化的旋律段落。
旋律音高材料的来源,小提琴引自于第7小节的装饰音(#B-xC-A,看似复杂,实际上是上
行大二度和纯五度的五声性旋律)的音调,中提琴则引自于第3小节1-2拍(B-A-#F,下行大
二度和下行小三度的五声性旋律)的音调,运用这样的两个主要材料,引伸出一个在音区、织
体等方面与主题A具有对比(同时还兼具连接过渡性质)的段落。
这个段落虽短但由两部分发展而成。开始,弦乐在高音区第一、第二小提琴建立在降种调
上(f小调)的平行五度上行旋律音调(上声部的bE-F-bB与下声部的bA-bB-bE)和中提琴建
立在升种调上(b小调)的平行四度下行旋律音调(上声部的E-D-B与下声部的B-A-#F)的反
向进行(9-10小节),形成和声化旋律,在第10-11小节交界处,通过滑奏(Gliss.)直落低
音区,结束第一部分。与此同时,大提琴、低音提琴加入(11小节的长音),圆号随之进入,
并嵌入一个旋律片段,它既是对前一“短句”的呼应,又扩展了乐句结构。在圆号收束后,持
续长音的弦乐又通过一个“辅助音”结束整个段落(第一小提琴从11-13小节的F-bE-F,形成
长-短-长或疏-密-疏的节奏韵律,与主题核心相一致,同时,这种运用辅助音旋律化结束乐句、
加固终止的手段,在作品中多处乐句和段落结束时出现)。这个结束似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