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构建外语院校通识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建设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基
本手段和核心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探索外语类院校特
色的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不断细化模块课程学科领域
和培养目标,构建出十大课程模块,并以教学方法变革为导
向制订了保障课程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上外通识教育课程
体系致力于强化人本教育,汇通中外文化,为培养汇通中外
精神思想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和学科
基础,为各类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通识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保障措施
中国分类号:G40-58
一、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
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的概念并将其
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通识教育日渐成为世界各大学普
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
二、外语院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社会的发展对高质量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
求。外语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
言技巧和言语表达能力,更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交往
的能力,能担负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融通中华文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化与外来文化的历史使命。
上海外国语大学自2006年开展通识课程以来,教育
目标不断明晰,即:为达成培养自由的、全面发展的、具有
创造性的“全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沟通、思考、
批判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对各主要知识领域的
认识并能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并对人生
意义及价值有完整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社会文
化、不同生命样态的理解与关怀能力;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
历史的了解并进而鉴往知来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伦理道德的
思考、判断与正确抉择的能力。
1.面向全人发展需求,打造模块系列课程
通识教育在本质上是服务于人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
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为克服外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
辨能力缺乏等不足,帮助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上
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对课程结构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强
化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以及课程的综合性,实现课程模块化,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
能力和综合理性推论能力。
2.“人文为基,通专结合”,加强本土文化和国际理
解教育
通识课程的宗旨在于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
教育和培养。学校本着“人文为基,通专结合”的课程构建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原则,充分挖掘自身的语言文化教学特色,力图使学生能根
植于中国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文明,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
进而产生文化创新的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文化意识与反思能力
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通识课程的开
设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或了解某个领域内的知识和信息,而且
要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价值、传统及体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和思考及批判能力,使他们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4.注重师资融合互补,积极开展校际通选
面对外语院校自然科学领域师资相对缺乏的现实,通
识教育充分利用校际通选的师资共享模式。通过校际合作积
极拓展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周边院校优质师资,整合大学
园区校际教学资源,完善课程结构,打造跨学科领域系列课
程,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的体验,促成心灵的开放。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及课程设置
根据以上四大原则,学校搭建了由十个模块构成的课
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开放性的架
构。在遵循通识教育课程整体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每个模块
的设计基于三个维度:知识系统、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
首先,将通识课程分为多元文明国际视野、中华文
明文化传承、艺术鉴赏审美情趣、数理哲学创造性思维、
科技发展科学精神、法政思想公平正义、经济管理社会
精品文档(可编辑)
文档评论(0)